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神经内科医学进展 > 帕金森病年轻化

帕金森病年轻化

2014-04-11 22:39 阅读:2093 来源:医脉通 作者:李*思 责任编辑:李思思
[导读] 日前,由帕金森病公益网站“帕友网”主办,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支持的“帕友精彩生活领‘秀’”活动的优胜者在京揭晓。活动最终评选出4位帕友精彩生活“领袖”,作为广大帕金森病患者的精神榜样。

    日前,由帕金森病公益网站“帕友网”主办,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支持的“帕友精彩生活领‘秀’”活动的优胜者在京揭晓。活动最终评选出4位帕友精彩生活“领袖”,作为广大帕金森病患者的精神榜样。
 


    北京的苏京平是一位乐观的“帕友”.作为播音主持界的老前辈,他曾多次问鼎象征中国主持界最高荣誉的金话筒奖。他说:“三年多前,我临退休时确诊患了帕金森病。但我不想认输,就算退出了艺术的舞台,我也不会退出生命的舞台。我一边坚持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一边利用可能的时间去周游世界,有了很多让我感触很深的见闻。我写出我自己的故事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希望能感染更多和我有一样经历的病友们。”(来源于北京青年报)

    帕金森病

    现在,帕金森病已不单是大众认为的“老年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深受其扰。9日,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黄红星介绍说,实际上中国青年“帕友”患者已占据总人数的10%,由于目前尚未找到帕金森病的确切发病原因,尽早识别及早就诊成为治疗的关键。

    4月1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帕金森病日。9日,一场大型帕金森病友会活动在湖南省脑科医院举行。该院神经内、外科的知名专家悉数登台,就帕金森病的预防、运动与日常生活指导、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脑起搏器植入术及术后的健康教育等内容,为前来参加活动的病友及家属进行了讲解和答疑。

    帕金森病发病高峰人群提前到50岁

    据估算,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帕金森病人在中国,总数超过200万。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超过1%.虽然帕金森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但从近年来发病及就诊的患者年龄来看,正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总人数的10%.帕金森病的发病高峰人群由55岁以上提前到了50岁以上。

    黄红星说,该院收治过的帕金森病人中最年轻的是一位26岁的患者,患病时年仅14岁。而在广州,甚至有年仅6岁的患者被确诊。

    该病与年龄老化、遗传、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目前尚未找到帕金森病的确切发病原因。“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手脚震颤,或动作僵硬,或行动迟缓,那你可以判断他(她)很有可能患上了帕金森病。”黄红星说,当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建议及早就诊,早期治疗。

    脑起搏器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

    “很多人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上存在认识误区,宁愿服用大量药物而惧怕手术。”黄红星说,在帕金森病的治疗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的改善症状,是早期帕金森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不过,药物治疗有其“蜜月期”,经过3-5年的药物治疗之后,病情会变得难以控制。这时,就可考虑采用外科治疗。

    黄红星介绍,目前该医院运用的是“脑深部电**(DBS)术”,俗称“脑起搏器”.该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通在患者头部植入两根细微电极,连通埋在胸壁皮下的脉冲发生器,可以通过发放微电脉冲改善神经核团的功能,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消除震颤。

    手术过后,用体外的无线遥控就能调节体内神经**的参数,随时适应病情变化。患者还可自带遥控器对脑起搏器进行开机关机和微调。目前,新一代的神经**器已可实现体外充电,并可设置不同的**模式以满足病人在不同的活动状态下的需求。

    “脑起搏器植入术是微创手术,不破坏脑细胞,能长期控制症状,通过调节**参数可获长期满意疗效。”黄红星说,迄今医院已完成50例脑起搏器植入术,手术有效率达到98%.(来源于中新网)

    帕金森病需规范管理

    规范科学的疾病管理是帕金森病患者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实现精彩生活的基础。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委员、卫计委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海波教授介绍道:“帕金森病的管理要把目光放长远,既要控制运动症状,同时要注意尽量延缓和减少运动并发症(如:异动症和症状波动)的出现,所以在发病早期就要选择既能控制运动症状又能够延缓和减少运动并发症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目前国际指南公认的能够延迟运动并发症发生的药物是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然而,我国帕金森病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使用上普遍没有达到指南上推荐的临床有效剂量,从而达不到最佳疗效。在欧美国家,很多帕金森病人在通过科学的治疗后,能够在患病后很长时间内维持原先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相关阅读:
  “食药警察”设立,应避免帕金森定律困扰 
   2009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
   帕金森病可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