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消化内科医学进展 >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2011-05-11 17:12 阅读:3507 来源:爱爱医 作者:i*m 责任编辑:iam
[导读] 1、 药物治疗 (1) 胃粘膜保护剂 粘膜保护剂在食管停留短暂,对已受损的食管粘膜的直接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硫糖铝之所以能减轻反流症状而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能由于硫糖铝与糜烂、溃疡面上带正电荷的蛋白结合,形成一层带电荷的屏障,这层屏障还能吸附胆

    1、 药物治疗

    (1) 胃粘膜保护剂

  粘膜保护剂在食管停留短暂,对已受损的食管粘膜的直接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硫糖铝之所以能减轻反流症状而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能由于硫糖铝与糜烂、溃疡面上带正电荷的蛋白结合,形成一层带电荷的屏障,这层屏障还能吸附胆盐、胃蛋白酶及胃酸,阻止粘膜被消化。此外,当应用抑酸药及促动力药后症状仍不缓解,应考虑是否存在十二指肠胃反流,可给予铝碳酸镁治疗。铝碳酸镁可结合胃内胆汁,又可中和胃酸,不影响胃酸分泌,可减少胆盐及胃酸对食管粘膜损害,服用后症状迅速改善。

    (2) H2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壁细胞上组胺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已广泛应用于酸相关性疾病。餐前30~60分钟服用可有效缓解轻-中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且能使食管炎症愈合,其疗效往往取决于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对A、B级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愈合率达80%,而对于C、D级胃食管反流病,愈合率则分别为50%与30%。对于轻-中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标准剂量治疗,(西咪替丁400mg每日2次、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或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食管炎愈合;而对于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则需按照病情加大剂量和服药次数。H2受体拮抗剂不足之处在于用药2~4周后即产生药物耐受性,使疗效显著下降。GERD的治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夜间酸突破”,在PPI治疗的基础上加服H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部分患者“夜间酸突破”。

    (3)质子泵抑制剂(PPI)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作用,抑制壁细胞表面的H+,K+-ATP泵抑制胃酸分泌。正因为壁细胞在长时间空腹后进餐时胃酸分泌最活跃,故一般认为早餐前30分钟服用PPI效果最好。PPI仅抑制已被激活的质子泵,但壁细胞不断形成新的质子泵,并被激活,故需连续服用数天PPI方能产生稳定的抑酸效果;一旦停药3~7天后,质子泵又被重新激活。这也是胃食管反流病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一般要求患者连续服用2~3个月PPI后再根据症状改善程度酌情减量。国外有学者对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予兰索拉唑30mg/天或雷尼替丁300mg 一天2次治疗后,兰索拉唑组食管炎愈合率达91%,而雷尼替丁组愈合率仅66%[8],可见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PPI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H2受体拮抗剂,对于大剂量H2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者显得更有价值。目前有5种PPI可供选择(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潘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国外有学者对5241例经内镜证实糜烂性食管炎患者予埃索美拉唑40mg/天(早餐前30分钟)或兰索拉唑30mg/天(早餐前30分钟)治疗,8周后埃索美拉唑组食管炎愈合率92.6%,兰索拉唑组愈合率88.8%[9]。尽管如此,药物的个体差异仍然存在,某一PPI可能对一部分患者疗效显著,而对另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而后者若换一种PPI治疗,疗效可能显著提高。  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型异构体,口服后首过效应小,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高且持续时间长,患者个体差异小,在推荐剂量(40mg)下,比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以及雷贝拉唑(20mg)更能有效持续地控制24小时胃内酸度。虽然PPI可有效控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但仍有少数患者经PPI治疗后疗效不佳甚至无效,此时可在晚餐前加服一次PPI,并行食管PH检测,明确食管酸反流是否被充分抑制。

可能与PPIs治疗相关的问题 

PPI治疗的潜在缺点

潜在的问题

注释

缺乏内镜阴性GERD的PPIs治疗对比研究

对内镜阴性GERD效果,无优先理由相信任何一种PPI优其它PPI

长期应用PPI治疗导致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下降

萎缩性胃炎病人中最易于发生

停用PPI后可见酸分泌增加

未证明有临床意义

PPI治疗期间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分布改变伴随胃体炎症加重、胃窦炎症减轻

PPI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个体胃体腺萎缩的影响由于可能的标本采集误差和研究期短而难以解释

PPI治疗可能促进肠道细菌感染

仅见于一项单病例对照研究

    GERD是慢性复发性疾病,停用抗酸药一年内有50%-80%的GERD患者复发,因此GERD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有几种方式,一是维持治疗,在正规治疗8周,食管炎症愈合后开始,一般用治疗量的半量,维持时间依据病情而定;二是间歇治疗,在症状复发时短期药物治疗;三是按需治疗,在症状出现、需要用药时单剂治疗。临床试验显示,后2者成本效益高于常规维持治疗。目前国内治疗GERD多推崇递减法(stepdown),即治疗首选PPI和促动力药,迅速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症,症状控制后再减量维持。该方法临床控制满意率高,而且不增加患者总体医疗费用,是近年来提倡的长期维持治疗方法之一。

    (4)促动力药物治疗

  GERD是上消化道动力疾病,其治疗从理论上首先应改善动力,增加LES张力,改善食管清除酸能力,增加胃排空。传统的促动力药包括吗叮啉、西**利、莫**利等。近年来研究发现,2/3的胃食管反流是由于近端胃扩张诱发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TLESR),导致LES压力一过性下降所致。文献报道[10],餐前30~60分钟服用替加色罗(1mg/d或4mg/d)可显著减少餐后酸反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食道清除酸性物质及胃排空能力增强,以及一过性LES松弛减少有关;GABAB型受体激动剂巴氯芬通过抑制TLESR可使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次数显著减少;此外CCKA拮抗剂Loxiglumide、NO合成酶抑制剂如N-单甲基-L精氨酸等均可减少TLESR,从而减少胃食管反流。我国学者[11]应用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取得较好疗效。红霉素可增强下食管括约肌张力,并具有胃肠动力学作用,能有效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对于食管炎患者,也能取得较好疗效,可能与红霉素的抗炎作用有关。关于各种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内镜治疗

    目前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其安全性而非有效性的内镜下抗反流治疗方法有两种:射频消融(Stretta术)和内镜下胃成形术(ELGP)。前者是向食管下段传输射频能量造成炎症病灶,愈合后形成狭窄,该方法也可能通过干预TLESR的神经调控机制而发挥部分治疗效果;后者是将缝合装置捆绑在胃镜末端,患者清醒镇静下,在下食管括约肌处粘膜和粘膜间进行缝纫机似的缝合,减少HIS角的角度,拉紧松弛的LES,起到防止胃反流作用。其他的内镜治疗方法还有内镜下注射治疗、内镜下微球植入术、可膨胀氢假体植入术、内镜下加厚折叠术、内镜下胃底折叠术等;其中内镜下胃底折叠术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疗效相当,其利用一种特别的装置,远端食管和近端胃底被拉在一起折叠在胃食管连接处形成Pipple瓣,起到防止胃食管反流的效果。这种装置目前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12]。

    3、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GERD的手术适应症包括:1)需长期用药维持,且用药后症状仍然严重者;2)内科治疗停药后很快出现症状且反复发作者;3)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狭窄等,经药物或内镜治疗无效者;4)Barrett食管可疑癌变者;5)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而不愿终生服药者;6)仅对PPI起效的年轻患者如有严重并发症(出血、狭窄、Barrett食管)。主要的抗反流手术方法包括:

    (1) Nissen胃底折叠术 在胃食管间构成一瓣膜组织,重建一项闭合机制,使反流减少至正常水平,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90年**展了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及手术死亡率低的优点。国外有学者[13]对29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表现的患者行抗反流术,随访6-108个月,其中25例有显著效果,症状几乎完全消除,不必再用抑酸药物治疗。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患者术前大部分有胃食管反流的客观依据,而且与行手术的外科医师是否具备丰富的经验有关。

    (2)Belsey胃底部分析叠术 适用于远端食管有蠕动障碍(收缩压<20mmHg)不适合做Nissen手术者,目前应用较少。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