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北京市供血量出现紧缺,血液中心和各大医院鼓励患者家庭互助献血。本来是鼓励献血的想法,却导致血托行业的产生。他们低价雇来献血者,然后以高价转卖给急需用血的患者,完全不顾献血者和输血者的健康。而医院及血液中心不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实是导致血托行业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举报
近日,群众举报,称一些人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以下简称血液中心)门前徘徊,与急需用血的患者家属搭讪,称可以帮助联系血源。
据了解,家庭互助献血是指在全市血库紧张的情况下,血液中心鼓励家庭互助献血者等量换血,即不论血型是否相同,献血后立即发给医院等量的血液。家属献血后,可持献血证到所在医院,为病人换用所需的等量血。在血液中心互助献血时,需要出示一张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但在医院输血科很容易拿出这张申请表,而血液中心也不会对献血者与患者的亲属关系进行核实,导致血托买***源有漏洞可钻。
暗访
前天下午1点多,记者在知情人的介绍下,与血托曹某取得联系。记者自称是学生,因家境贫困,打算献血赚点钱。双方谈好价格,献400cc血给300元钱。
记者按照事先约定来到血液中心门前的天桥上,一名血托上桥与记者会合,并将记者带到血液中心献血大厅。 记者被交代“待会儿献血的时候千万别乱说话”。 在献血大厅,记者先领取了健康咨询表,表格中有“近半年内是否做过大手术”、“是否患过重大疾病”等项目,一共20多项。记者在“感冒”一栏偷偷画了对号,另一名记者在“是否高度近视”一栏偷偷画了对号。交表时,医生问“是个人(献血)还是互助”,血托马上抢上前来,回答“是互助的”。 最终,两名记者的健康咨询表都不合格,不能献血。另外两名献血者中只有1名男子通过了审查,他随后接受抽血化验,并最终获得献血资格。 事后,血托责怪记者太傻,只要都画叉号,就能献血。
随后记者又冒充患者家属身份进行了暗访。记者拿着在医院领取的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在血液中心二楼大厅询问一名男子是否献血,“我想找人互助,可以现金酬谢”。对方称他刚献完血,不过他留给记者一个电话,“找他,姓张,他能帮你联系人”。随后,记者联系张某,对方爽快地答应“能帮忙”,并开价1600元400cc。
家属找血托实属无奈
昨天上午,在血液中心一楼献血厅,记者见到了患者家属吉先生。他说,他是青海人,到北京给妻子做脑瘤手术,妻子手术需要800cc血,“已经住院10多天了,但一直缺血没动手术,我要照顾她,而且我自己献血也不够。”
此前,吉先生曾多次到血液中心等待,希望有好心人给他妻子互助献血,但一直未果。大前天,吉先生从病友处得知可以找血托买血源,于是吉先生联系了血托,并在昨天早上找到血源。记者见到他时,一名血托正带着献血人抽血。吉先生说,“我也很无奈,花点钱买到血,早点动手术早点好,不然住院也花钱。
血液中心 家属身份确认困难
昨晚,血液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本市主要的无偿献血来自街头流动采血点。今年10月中下旬,寒流袭击本市,使得采血量大幅减少,出现血荒。血液中心及时采取多项措施提高采血量,截至11月7日晨,血液库存量已达到库存标准。
该负责人介绍,在家庭互助献血中,“不管是儿女,或者近亲、远亲,都是可以来献血的”,但是在确定献血人与患者的真实亲戚关系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血液中心会要求家属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医院提供的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血液中心也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进行献血前检测。献血者应针对身体状况自我审核,决不能听信血托诱导。一旦填写虚假的个人材料,抽血中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