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顾锋在其实名认证微博上发布的一条消息引发关注。其内容为:“惊曝北京医改试点重大成果(刚才午餐时听来,求北京儿童医院证实):按照北京儿童医院新任院长改革措施,正高级别教授年薪100万以上easy。护士后勤辅助科室收入翻番……”
这条消息之所以很抢眼,是因为改革可以使正高级别教授年薪达到100万元以上,护士后勤辅助科室收入翻番。虽然这条消息的求证在新闻中未得到正面回应,但笔者以为作为促进医生价值回归的手段之一,为医务人员加薪无可厚非,少数人通过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达到年薪百万未尝不是好事。
此前,有专家表示,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国的普遍经验,医务人员的收入相当于社会平均收入的3倍左右,但我国医务人员收入大多很难达到这一标准。因此,适当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收入水平,在分配上向提供高质量、高风险服务的医务人员倾斜,应该是改革的一项思路。
当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发达地区,实现少数正高职称人员年薪百万应该不是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少数人有了,那么多数人就会达不到。多数人达不到,就会带来新的逆反性思维:你能达到,我为什么不能?这也是此新闻颇受公众瞩目和猜测的原因之一。
*公众疑虑,让改革顺利推进,除了公开透明各项政策以外,还需要公立医院在改革中科学设计改革路径,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在拉开收入分配档次的基础上兼顾公平和效率。
目前,不少地区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展开,医务人员工资有所增加是肯定的,但在增多少、拉开多大这些敏感问题上,医院和医改主管部门既要兴利除弊、大胆革新,又不能因噎废食、裹足不前。从这个意义上说,医生年薪百万可以有,但不应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