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腰腿痛的临床诊疗思路(2)

腰腿痛的临床诊疗思路(2)

2012-04-10 09:43 阅读:4820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一、分清种类 按照软组织外科学理论,人体疼痛疾病大多是由腰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所致。这两类损害可以单独或混合存在,临床依据病史特点、物理学检查、影像学特征及肌电图表现能作出区分。这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 病史特点 1. 静息痛与运动

    3. 神经定位体征

    具很高的诊断价值,但临床表现较晚。

    (1) 感觉减退或消失

    腰背部感觉神经分布,主要为脊神经后支支配;椎管内感觉纤维分布是尤其后支发出的椎窦神经支配,肢体则以脊神经前支所组成的神经丛发出的感觉支支配。所以受累神经根支配相应的皮区感觉障碍可以作为腰椎管内病变的诊断及其定位参考。但是前提是首先在分清椎管内外两种病变之后。因为坐骨神经干及其分支受到腰臀部病变软组织的痉挛或变性挛缩的压迫时,也会产生与腰部神经根本身受压一样的所支配的皮感区域感觉减退或消失。临床所见的坐骨神经痛与小腿外侧的痛觉过敏或减退,是椎管内外损害两者共同所有的体征。

    ①大腿外侧皮区。来自腰丛(L.2、3)神经分支。

    ②小腿前内侧皮区。来自腰丛(L.4)神经分支。

    ③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皮区、足外踝、足背及内侧三个足趾皮区。来自骶丛(L.5-S.1)神经分支。

    ④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足底或足外侧缘及外侧二个足趾皮区。来自骶丛(L.5-S.1、2)神经分支。

    (2) 肌力减弱

    不同部位肌力减弱反应受累神经阶段。如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反应L.2、3、4阶段性受累(伸膝↓);胫前肌肌力减弱反应L.4阶段受累(足背伸↓);伸拇长肌肌力减弱反应L.5阶段受累(拇背伸↓);足跖屈与屈趾肌肌力减弱反应S.1阶段受累(足趾跖屈↓);但须注意肌力减弱或萎缩也是椎管内外病变所共有的体征。临床上单足支撑躯体动作(锦鸡站立)可提示S.1神经阶段受累与否。

    (3) 反射障碍

    下肢的腱反射具较准确的定位意义。在椎管内病变中能确定受累的神经阶段。膝腱反射降低或消失反应L.3、4阶段的病变。跟腱反射降低或消失反应S.1阶段的病变。若出现巴彬斯基征等病理反射则要将椎管内病变考虑到颈胸椎部位的椎体束征象,多为脊髓损害性病变所致。

    4. 俯卧位屈膝伸髋试验。L.4-5椎间盘突出刺激压迫L.5神经根,此项试验可以阳性。但是,如L.5-S.1椎间盘突出刺激压迫S.1神经根,此项试验不会引出下肢放射痛,所以能鉴别出L.4-5阶段与L.5-S1阶段神经损害。

    (二) 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1、 压痛点与牵涉痛

    (1) 腰臀部压痛点

    臀上皮神经压痛点;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压痛点;臀上神经梨状肌上出口压痛点;臀下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压痛点;胫神经掴窝处压痛点;膑下脂肪垫压痛点;内踝下方压痛点(胫后肌腱及腱鞘);外踝下方压痛点(腓骨长、短肌腱及腱鞘)。

    (2) 牵涉痛

    椎窦神经或脊神经后支分布支配区域的软组织损害可产生相似于脊神经根受累的下肢放散痛。通常放散痛的径路较模糊,且不一定很远,少数情况可以抵达肢体末端。

    2、 功能检查。

    可以对压痛点进行确认,有助于疼痛的定位。

    (1) 直腿抬高试验:坐骨神经紧张;

    (2)屈膝屈髋分腿试验:内收肌群;

    (3)髋外展试验:臀中小肌;

    (4)髂胫束紧张试验;

    (5)髋内旋试验:梨状肌;

    (6)骶髂关节试验:“4”字试验、冈司林试验、爱利试验;

    (7)膑下脂肪垫挤压征;

    (8)麦氏试验:半月板;

    (9)抽屉试验:膝关节交叉韧带;

    (10)股神经紧张试验。

    三、区别性质

    依据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可以明确病变性质。

    (一)椎管内疾患

    1、 肿瘤或特异病变

    (1) 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根囊肿、皮样囊肿、室管膜瘤、转移癌(肝、肾、前列腺、卵巢)、脊髓胶质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动静脉瘤等。

    (2) 畸形(骶化、腰化、脊柱裂)。

    (3) 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

    2、 常见疾患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侧旁型、外侧型、极外侧型、前方型)。

    (2) 胸腰椎管狭窄症(先天性、发育性、退变性、外伤性、医源性、混合性)。

    (3) 腰椎滑移症(导致继发性椎管狭窄)。

    (4) 软组织损害(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脂肪结缔组织变性挛缩等)。

    (二)椎管外病变

    1、 肿瘤或特异病变

    (1) 脊柱肿瘤、结核、嗜酸性肉芽肿。

    (2) 脊柱损伤后遗症:挤压性骨折、劈裂性骨折、骨折脱位。

    2、 风湿类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李特氏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性关节炎、皮肌炎及反应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疾患、股骨头缺血坏死等。

    3、 脏器疾患和系统性疾患:“肝胆消化系、泌尿生殖系疾患、妇科疾患、内分泌疾患(甲状腺机能减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

    4、 血管疾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深静脉炎、髂总动脉或髂外动脉血栓。

    5、 软组织损害(含肌筋膜痛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大致分为腰部肌群、臀部肌群、股内收肌群、腹侧肌群、掴绳肌群、腓肠肌内外侧头、膑下脂肪垫、腓骨长短肌、胫后肌群、跗骨窦软组织及跖腱膜等部位的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

    6、 感染性:带状疱疹、淋巴管炎。

  • 1
  • 2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