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
3月底,由23位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咨询委员会(NSABB)成员组成的顾问小组在花费两天时间进行重新审定后决定,建议美国**允许两篇饱受争议的研究论文经修改后全文发表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
“修改后论文的完整性没有受到影响,保留了几乎所有的细节,我们研究小组非常乐意接受NSABB的这一新决定。”论文的作者之一Ron Fouchier教授透露。
但是,本是科学研究,缘何惊动**?
细节“雪藏”
这是两篇有关如何让禽流感病毒H5N1在哺乳动物之间“更好”地传播的科学研究。而这两篇论文能否自由发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争论的范围也从是否应该控制敏感科研成果的发布,扩展到合成生命的道德伦理问题。有人认为,病毒一旦外泄,将导致全球上百万人死亡,从而引发了科学道德方面的强烈争议和巨大反响。
事件源于2011年年底,荷兰伊拉兹马斯医学中心的Ron Fouchier研究小组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Yoshihiro Kawaoka小组分别在美国**卫生研究院(NIH)的资助下研究发现,对H5N1禽流感病毒进行几处基因改造,可以生产出一种新的禽流感病毒亚株。这种新的病毒亚株能在雪貂中传播,因此也有可能在人类之间迅速传播。
两篇论文一经提交便引起科学界和社会各界的轩然大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H5N1 禽流感病毒自从2003年记录在案以来,共发生 596 名感染病例,造成350人死亡,致死率过半。
然而,荷、美两篇研究论文却显示,只要对H5N1禽流感病毒进行小小的基因调整,就能让它们更容易传染。
接受两篇论文的《自然》和《科学》对是否发表论文深感头疼,为此,将相关研究报告提交给了NSABB寻求建议。
于是,西方当代科学历史上鲜有记录的一幕出现了。
经过探讨,NSABB衡量了相关禽流感研究的利弊,成员一致投票建议两个研究小组对论文进行修改,关键细节不予刊发。美国**也把这一结论当成了其官方立场。
该委员会在《自然》和《科学》上公布了一项声明,肯定了两个团队的研究对公共健康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但也指出,“存在正在增长的风险,同样的科学研究有可能会被有意地滥用,其后果是灾难性的”。
NSABB主席保罗·凯姆指出:“我不能想象出比这种病毒更可怕的致病源,与它相比,就连炭疽也显得微不足道。”
《自然》和《科学》杂志经过慎重考虑,表示支持NSABB的建议。
《科学》主编布鲁斯·艾伯茨讲述了杂志社里发生的震动。杂志内部就此事宜进行了多次讨论,光是电话会议就已经超过了25次。
虽然,《自然》表示尊重NSABB,但主编菲利普·坎贝尔却认为这一建议“前所未有”。他坚持,研究人员获知其他人员的研究细节对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