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西医“治未病”能否大展拳脚?

西医“治未病”能否大展拳脚?

2016-11-10 20:27 阅读:2649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治未病”一说最早源自于中国古老的《黄帝内经》,开创了世界预防医学的先河。当人们翻开世界预防医学历史画卷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其扉页上也题写着“治未病”这句古语。中西医虽然起源不同,但理念确是相通的。现代西方医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扬光大,提出三级预防策略。但是,西医的预防医学在中国喊了几十年,并没有走入老百姓的心理。
  “治未病”一说最早源自于中国古老的《黄帝内经》,开创了世界预防医学的先河。当人们翻开世界预防医学历史画卷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其扉页上也题写着“治未病”这句古语。中西医虽然起源不同,但理念确是相通的。现代西方医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扬光大,提出三级预防策略。但是,西医的预防医学在中国喊了几十年,并没有走入老百姓的心理。

  其实,西医的预防医学与中医的治未病,二者比较起来如出一辙。西医的第一级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对环境和机体采取的预防措施,这和中医“未病先防”基本一致;西医的第二级预防即是“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这种状态类似于中医所称的“欲病”;西医的第三级预防指的是对已患某些病的患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对慢性病患者则通过医学监护,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以及疾病的反复发作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的早日康复,以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这与中医的“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差异不大。西医第一级预防的首要措施是健康教育,中医“未病先防”的首要措施是养生,二者目的完全一致,即是提高个体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以及群体的健康水平。这里就引出了一个概念,即自我保健,它是西医和中医预防疾病的落脚点。有关研究表明,没有卫生专业人员参加的自我保健占人们需要卫生保健的65%——85%.所以,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那为何西医的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为何不受中国老百姓欢迎呢?首先,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虽然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害,但未必自己会受害,很多烟民就是心存侥幸,直到有一天医生宣布“得癌症了”,才幡然悔悟是不良生活方式害了自己;其次,中国老百姓经过中医预防保健理论几千年的熏陶,达到了日用而不知的最高境界,尤其是中医提倡的“药食同源”,早已深深烙印在了一代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对西医预防医学的理论不太接受。最后,很多人对西医的预防医学有误解,认为其除了对传染病有奇招外,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井喷的慢性病几乎是无能为力。其实这些慢性病,不良生活方式占到了病因的50%左右。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使发病率大幅下降。因此,西医的“治未病”思想想要在中国生根发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论如何,针对如今国内慢性病的泛滥,不管是从中医的角度,还是从西医的角度,“治未病”都是最好的选择。从“治未病”的角度,选择群众更乐于接受的方式,避免空洞的、纯理论的说教;**制定健康促进的政策法规时,更多向“治未病”倾斜,避免把卫生资源都投入到建医院、买设备上,鼓励各地首先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制定的政策要让重视预防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获益;每一名医生、每一名护士,都该是“治未病”的宣传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