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一个医生的无奈:给病人做"保守治疗"太难了!

一个医生的无奈:给病人做"保守治疗"太难了!

2016-11-10 20:16 阅读:1940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一个医生的无奈:给病人做"保守治疗"太难了!
  我是一个ICU医生。

  高辉(化名)收进ICU的时候,头面部糊得全是血,在急诊室已经气管插管。浓重的“熊猫眼”和突出肿胀的眼睛昭示着严重的颅脑损伤。

  车祸后这样的重病人每年都有很多,巨大的外力撞击后,翻滚,摩擦,再撞击。血肉之躯,经过灾难性的打击后,脆弱不堪,命悬一线。

  这个30多岁的壮汉是家庭的顶梁柱,突然出现意外,是家庭的灭顶之灾。压抑的哭泣和控制不住嚎啕声一直从ICU的门口传进来。

  头颅CT的表现很糟糕。头部经过翻滚,左右上下,脑挫裂伤弥散而广泛。脑干周围的空隙已经快给压闭合,说明脑组织的肿胀到了接近危险的边缘。

  还有一处很危险的状态,脾脏有包膜下的出血。脾脏是一个脆弱最会出血的器官,一旦破裂,出血量都是上千毫升血。但是在包膜的包裹下,脾脏处在一个危险的平衡状态:此刻出血不很多,随时会破出来。

  脑外科医生和ICU医生一起站在看片灯前踌躇。开不开刀呢?什么时刻开呢?从哪里下手呢?

  危险的多发伤,经常就是疑难的棋局。需要决策。

  这是脑外科医生最尴尬的一类外伤。如果你开了出血略多的右侧硬膜下出血,左面破损的血管会马上出来新的血肿。脑组织的特征就是那个样子,和右侧的刀开得好不好完全没有关系。通常迫不得已,需要继续开左面的血肿,去左面的颅骨。

  手术结束,通过很长很长时间的治疗,病人可以活下来,但是会成为ICU的长期住客,气管切开,智能低下,成为植物人状态。

  韩剧把植物状态的病人表现得太优美了,事实上,去掉两侧大块颅骨的病人,脑子膨出或者塌陷,板寸的头发,气管切开不能讲话。肢体因为不能活动而肿胀或者萎缩。

  即使外伤的时候是一个美女,这样折腾后,老早是面目全非,不忍卒睹了。脑外科医生也好,ICU医生也好,长期接触这样的病人,最不希望的就是这种结果。--彻底废了,但是活着。借助机器,借助管道,低质量地活着。

  “积极”地手术,切掉脾脏,打开颅骨减压,病人估计能活下来,以这种质量活下来。

  保守,又谈何容易,这中间会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下棋高手都会在内心推导这样那样的结果,你在这里进攻,对手会这样变阵;你在那里进攻,对手会那样变化。

  越是高手,越看得清楚。推导得越远。

  我会假设:到5天的时候,脾脏破了,急诊手术,大量输血输液又加重了好不容易控制下来的脑水肿,病人还是需要接受脑部的减压手术。结果还是一样,可能更加糟糕。

  脑外科医生会假设:3天的时候,脑水肿加重,突然脑疝,迫于无奈去急诊手术,术后血压波动,脾脏又破了,病人可能死去。每一条路都可以推导出恶劣的结果来。

  只有脾脏保住,脑子也保住的最好结果,病人才最有可能以一种特别好的预后生存方式活下来,有可能恢复意识,恢复比较好的生存质量。这才能赢这一局。

  如果输了一局,就是他生命的结束或者重残。医生是很想很想赢的。已经验来推导:选择暂时不手术,保守下去。保到迫不得已需要急诊手术的那一刻,或者保到度过脑水肿高峰期,度过出血的风险时期。

  家属怎么想呢?:医生,请你积极治疗,用什么办法都可以,请什么专家都可以,我们只要他能活下来。你这里不能手术,我们去上海,去华山。

  这样的话太熟悉了,意外的灾难,青壮年,生命在危急状态,家属要的是积极。

  医疗圈以外的人,为了良好的临床结果,会用“积极”来表明一种态度。家属哭着,求着,说:手术,求求你快点给他手术,让他活下来。

  你很难向一个不懂棋的人说明白,贸然进攻会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状态迎来惨烈的胜利。技术壁垒让你的队友—焦急中的病人家属很难彻底理解你的用意。只要中间有一点点纰漏,他会怪你。怪你不积极,不努力,选择不正确。

  选择保守,把这未来所有不可测的风险全部留给自己,一旦失败,很可能面临医疗诉讼和**。

  我和脑外科医生,一眼间,已经看明白棋局。关键的关键,是“知情告知”,是如何建立信任。你得把棋局的千般变化,无数变局都向不懂棋的人说明白。

  而且你要说服的不是一个人,青壮年的治疗,牵动全家老小的心,人人都会竭尽所能去东问西问,问别的医生,问百度,问中医,让所有够得着的社会关系来打招呼。

  于是开始了提心吊胆的拉锯战。天晓得,ICU医生最怕这样的“保守”.病人的反应差一点,就要去复查CT,大动干戈,带着呼吸机,监护仪,抢救药物去CT室。一天可能不止一次。

  病人的血压,心跳略有改变,就需要B超来看脾脏的出血。一次又一次,脾肾之间,包膜下,反复测量比对。

  那不是一天,也不是一个班,也不是一周能搞定的。

  持续24小时,持续每一个班,持续每个接棒的医生和护士,都以一种提心吊胆的心态看着瞳孔,看着血压,看着每一个轻微变化的症状体征。

  每天会有冗长重复,不被信任的谈话,耗费大量精力的谈话,不是几分钟,几次,而是每一天,每次CT后,每个查房后,每个探视的时间。

  医生,现在还不能开刀吗?

  医生,如果早点开刀是不是已经醒了?

  医生,我听亲戚说,脾脏出血除了开刀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法?

  医生,做了那么多次CT,你们都还不能确定手术时间吗?

  医生,脑子的水肿到现在还没有过危险期吗?我在网上看到balabalabalabala.

  不是哪一家医院,哪一个名医,用级别,用名望,用技术水准就可以堵住这样的怀疑的。

  医疗不是做数学题,没有唯一的结果。当家属在惶急,失措,焦虑的状态下等待的时候,想得特别多,问得特别多,怀疑的也特别多。

  病情的客观变化,紧张的医疗现状,家属的不放心,每一天都会汇聚成一股压力,拷问着医生的初心:要不要,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选择手术,放弃抵住万般压力的“保守”.

  筋疲力尽的时候,都会泄气地想:开了刀就不是这么麻烦了,还不如爽爽气气来一刀。

  千辛万苦,忍了3个星期,做了近10次头颅CT,无数次B超。病人终于安然度过了脑水肿高峰期,脾脏的包膜下出血慢慢增大,最终停留在那个水准,稳定住,慢慢吸收。

  高辉偏瘫的肢体开始活动,听见声音会迷茫地转过头来看着你,眼睛越来越灵活,活动越来越多。--啊,他“保守”成功了。

  虽然此刻,我仍然不能保证他一定会醒来,一定会恢复到多么理想。但是一定比起另一种虚拟的积极的结局要好。

  心好累,好累!

  “保守”成功的病人,也会损失一部分神经功能,这是严重脑外伤后必然会损失的东西,家属未见得就领你的情,因为家属在生活经验上不知道那种虚拟的结局意味着什么。

  你千辛万苦所做的一切,不能体现在业务指标上,成活率上,甚至体现不了你的专业水准。“保守”是什么高精尖技术呢?!人世间的一切规则,指标,度量,人情都对你不利。

  做到最后,你只是,觉得无愧于天,无愧于己,无愧于病人。如此而已。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