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患者而言,医生掌握的医学专业知识足以让他成为权威。但是,如果医生说一句“听我的”,又有几个患者打心理认同?医生的专业决策为什么得不到重视?是医患之间的信任问题吗?是官方医疗投入不足造成的吗?原因在哪里?其实是医学专业精神的缺失!
有一位从事海外医疗工作的医生讲述了他的一次经历。一位非洲当地病人Adoum先生高热不止,寒颤、周身酸痛伴有头痛。结合非洲当地是马莱热(疟 疾)疫区,而且患者曾经有过此类发病,此病不难诊断。作为医生,第一要务是为病人提供相关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以免进一步引起致命性脏器衰减。于是,这位 医生就及时为病人提供了相关的治疗药物,并把其纳入观察监护程序中。但是来自于中方和西方两位有话语权的管理者对于其专业诊疗行为的不同声音,令他陷入沉 思。
中方人员在电话中责问:“给药物治疗之前你有没有给他查血抗体?万一血液检查结果不是马莱热,你就不该过早给予药物治疗。”
美籍人员在E-mail中说:“我很需要医生的医疗决策为我的工作提供帮助,医生的专业决策是我们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我们随时保持联系,谢谢医生!”
一个是质询,一个是全方位的信赖。这不仅仅是中美文化不同,更是由于中国医学专业精神的缺失。为什么会这样?实用主义已经成为医学的主流。那又是什么导致了我们专业精神的缺乏?我们或许可以从医学教育寻找根源。
我们大大小小医院里的医生都是学西医的,甚至那些在中医院里工作的中医,他们的大学教育课程里也包含着数量众多的西医课程。西医教育自明清时期由传教士带入中国,就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而无可取代。但是我们真的完整学习了西医的内容吗?
看起来好像是的,但实际上我们好像在引进过程中把西医的精髓不知不觉地抛弃了。有人也许会反对这一说法。他们认为,我们的医学教育一直包含着***的 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现在的在岗医护人员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医德医风教育,每周都有思想汇报笔记证明我们的医学品德思想教育一直在进行中!
其实,现代医学自从诞生那天起就难以摆脱其自身局限性所带来的困境。但是,他们在其中加入了人文关爱思想,使一具原本冷冰冰的、机械僵化的自然医学躯壳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并长盛不衰。
就如特鲁多医生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患者对医生的努力有了更多的认同,因此面对疾病治疗困境时往往医生的专业决策被患 者信赖!但是对于我们这个拥有号称5000年文明的古老中国却不是这样。我们本应该有的现代医学人文精神在某一个历史时期被我们自己人为地抛弃,并强硬地 填入了我们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
缺失专业精神,取得患者信任更难。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