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屠呦呦获诺奖并非侥幸 不能停留在庆贺表面

屠呦呦获诺奖并非侥幸 不能停留在庆贺表面

2015-10-10 09:23 阅读:1012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该奖项。资料图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网10月8日电 金秋十月,全球瞩目的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该奖项。资料图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网10月8日电 金秋十月,全球瞩目的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年逾84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成为首位夺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对此,境外华文媒体表示,这不仅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同时亦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旺报》8日刊文称,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由大陆的中药学家屠呦呦及日本、爱尔兰的学者共同获得。这是中国医学对世界的贡献,让人肯定、钦佩。

    香港《文汇报》8日评论称,屠呦呦荣获世界最高殿堂级医学奖,再次证明中医中药大有可为,中国古代医书仍有参考价值,传统医药学能为促进入类健康作出新的贡献。中国有不少钻研科技的杰出人才,若能中西结合、古为今用,中医药定具有更广阔的远景。

    文章称,从屠呦呦身上我们看到成功绝非侥幸,而是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她有了古代药方及可治疟疾的药材,如果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与化验,没有西医方式提炼、临床试验、耐心钻研及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仍坚持去做的毅力,相信她也难得到诺贝尔奖。屠呦呦本次获奖,必将激励更多的医学科研人员攻克难题,勇攀高峰、为国争光。

    分析称,屠呦呦及其团队从民间药方入手,成功提取青蒿素成为世卫组织的一线抗疟疾药物,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让世人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得到的启示是中医药与现代化科学融合才能成功、大放异彩。

    屠呦呦在接受香港《明报》采访时称,“时至今日,我仍然没有弄懂青蒿素其中的机理,我搞不动了,但是还有人在搞,这个环节只要再弄清楚一点,药品还可以发展。”她指出,青蒿素的疗效不止于抗疟,“我在这个药物上做了一辈子,非常希望它能物尽其用。”

    美国《侨报》7日社论《屠呦呦获诺奖不能停留在庆贺》一文则称,屠呦呦获奖,在欢呼和庆贺之外,中国人还应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行动。锐意改革,对**毒瘤坚决割除。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屠呦呦会涌现出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