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与模拟对照组相比,远端缺血预处理未能改善高危血液心脏停搏患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长期临床预后。
Derek J. Hausenloy(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与新加坡杜克国家大学心血管医学教授)说:“远端缺血预处理是一种简单、无创、廉价且无明显副作用的治疗手段。尽管有研究证实其可减少患者在手术及其他医疗环境中的心脏损伤,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它并不能为CABG患者的长期临床预后带来获益。”
研究概述
在ERRICA研究中,Hausenloy等人调查了远端缺血预处理对30家英国医院的1612例体外循环CABG患者主要不良心脏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半数患者(n=811)随机接受远端缺血预处理,将压脉带结扎于患者上臂使血管5分钟膨胀/收缩,另一半患者接受模拟远端缺血预处理。研究者在麻醉患者后且打开第一个手术切口前进行该处理。
Hausenloy在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会议上报告称,主要终点是1年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卒中与冠脉血运重建复合事件。1年后,26.6%远端缺血预处理组与27.7%对照组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及脑血管事件(HR = 0.96;95% CI,0.8-1.16)。两组患者结局无明显差异,多数事件发生在手术中或术后不久。
而且,两组中发生各终点事件的患者比例也相似:心血管死亡(P = .08),心梗(P = .43),卒中(P = .82)与冠脉血运重建(P = .68)。研究者称患者的次要终点无差异,如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CU与出院时间、急性肾损伤、术后房颤及生活质量。
在其他缺血/再灌注损伤(如STEMI及器官移植)的治疗过程中,远端缺血预处理对主要临床预后的影响有待研究。
专家评论
John A. Jarcho(哈佛医学院心血管医学助理教授)说:尽管ERRICA研究结果令人失望,但我不认为这否定了远端预处理的概念。虽然我们还没准备好将其用于临床,但是很多人仍希望这种技术可以为患者带来获益。
也许我们可以在更好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测试,如行主要PCI以治疗STEMI的患者,因为这类患者是明确的缺血与再灌注入群。如有可能,应对PCI前甚至是术后患者行远端缺血预处理,因为有证据显示术后处理可能使患者获益。
编译自:ERICCA: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fails to improve CABG outcomes. Healio. April 9, 2015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