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肿瘤科医学进展 > 化疗粒细胞缺乏合并发热的管理

化疗粒细胞缺乏合并发热的管理

2015-03-10 21:56 阅读:1960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学**涯 责任编辑:学海无涯
[导读] 初步评估应着重确定感染可能的部位、致病菌和评估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立即进行特定部位的病史采集和体检,经验性的抗生素应该即刻使用。发热和粒细胞缺乏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如消化道、皮肤、肺、泌尿系、直肠肛窦等部位)应充分评估。

    初步评估应着重确定感染可能的部位、致病菌和评估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立即进行特定部位的病史采集和体检,经验性的抗生素应该即刻使用。发热和粒细胞缺乏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如消化道、皮肤、肺、泌尿系、直肠肛窦等部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主要合并症、药物治疗史、上次化疗时间、近期抗生素治疗及暴露于家庭感染成员的重要因素也应考虑。最初的实验室影像学评估应该包括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根据症状决定是否行血氧饱和度和尿液分析。所有存在呼吸道症状或体征的患者均应检查胸部X光片,然而合并肺部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胸片可能无阳性征象。

    血培养

    在完善检查过程中或检查后应立即采集培养标本,且应同时培养两份血样。血培养标本有如下3种采集方式:①一份采自外周静脉,一份采自中心静脉导管;②两份都采自外周静脉;③两份都采自静脉导管。

    采自静脉导管的标本培养阳性率低于采自外周静脉的标本。分别采集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血标本有助于鉴别静脉导管是否是血行感染的病源。《指南》专家组的共识认为,采血量是血培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专家组建议分别培养一份外周静脉标本和一份静脉导管标本来区分导管相关感染和继发感染。

    初步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是处理发热和粒细胞缺乏的基础,在没有快速、敏感和特异性的检测诊断手段来区别感染性和非感染发热的现状下,这种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为降低严重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所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在出现第一个感染症状(如发热)时均应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基于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的数据,许多高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可供选择,并被《指南》推荐。

    根据许多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专家组推荐发热***粒细胞缺乏初步经验性抗生素使用方法如下:

    ①静脉抗生素单药治疗(Ⅰ类推荐),如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广谱抗假单孢菌的头孢菌素;②选择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时应考虑当地检测机构报道的细菌敏感性。抗药性细菌(如MRSA或抗药性革兰氏阴性杆菌)通常好发院内感染,因此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选择抗生素应作相应调整;③不推荐静脉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规使用,除非是复杂或难治病例,则可选用一种氨基糖苷类联合一种抗假单孢菌剂,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肾毒性和耳毒性,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需要仔细监测。

    ④静脉联合抗生素治疗有3种选择:氨基糖苷类联合抗假单孢菌的青霉素(有或无β-内酰胺酶抑制剂)(Ⅰ类推荐),环丙沙星联合抗假单孢菌的青霉素(Ⅰ类推荐),氨基糖苷类联合抗假单孢菌的头孢菌素;⑤对于有指征的患者,可在单药或联合方案上加用静脉万古霉素,由于耐β-内酰胺酶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增多,故支持加用万古霉素,但万古霉素应在特殊指征下使用,不应作为发热性粒细胞缺乏初始治疗时的常规用药;⑥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天以上,若患者继续发热或反复发热应立即开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经验性抗真菌主要包括将氟康唑改为两性霉素B以扩大抗真菌谱,使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以减轻其毒副反应。

    门诊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管理

    粒细胞缺乏患者根据标准可以分为高危和低危组。门诊抗生素治疗仅限于低危患者,可以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对于经过仔细筛选的患者可予口服抗生素。根据设计良好的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对于低危患者首选环丙沙星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Ⅰ类推荐)。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环丙沙星联合克林霉素是一种可接受的备选方案。然而专家组并不推荐环丙沙星单药治疗,因为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由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严重突破性感染效果不理想。

    最近的一项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低风险发热***粒细胞减少癌症患者中,对比单次莫西沙星(一种新一代的氟喹诺酮类)与每日两次环丙沙星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治疗,结果证实,莫西沙星治疗低风险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患者是安全的。虽然一些专家认为在退热后可以减少后续随访,但专家组还是建议门诊患者在发热期间应每天评估。如果出现任何阳性培养结果、3——5天内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感染加重、发生不良事件或患者不能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都建议及时门诊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