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Master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一种关键分子,这可能会为乳糜泻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乳糜泻是一种痛苦的,并且目前无法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乳糜泻对谷类食品中含有麸质的食物敏感,具有易感基因的人群,接触含麸质的食物会触发一种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肠道壁破坏,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营养不良,以及许多其他症状包括贫血和神经系统问题。
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群不能食用含有小麦,黑麦或者大麦的食物,而这些是西方饮食中蛋白质摄入的主要来源。
McMaster大学的Farncombe家族消化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分子,elafin,它存在于健康人群的肠道内,而乳糜泻患者中显著减少。该项研究结果发布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期刊上。
当乳糜泻患者吃了含有麸质的食物,消化酶不能消化它,经消化遗留下来肽类会诱发炎症。这种炎症被一种称为的组织转谷氨酰胺2的酶进一步放大。
研究人员说,该项研究的一个有趣发现是elafin,通过与转谷氨酰胺2酶相关作用,降低了酶促反应,从而增加来自麸质衍生肽的毒性。在小鼠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elafin分子的管理保护由麸质损坏的上部肠道的内壁。
寻找无麸质的食物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麸质不仅存在于食品行业中,而且在化妆品和医药行业也是作为一种常用的,低成本填充剂。“生活中要严格避免麸质的人群由于这些隐藏的来源,发现避免往往是很困难的,”Elena Verdu解释(Michael G. DeGroote医学院医学副教授)。“非常需要一种保护乳糜泻患者免受这些意外污染的治疗。”
Verdu认为这项研究增加了elafin管理或者替换作为一种无麸质饮食的新型辅助治疗的可能性。“这会增加限制性终生饮食的灵活性,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促进乳糜泻病变的愈合。”
该项研究对非乳糜泻人群也有重要意义。
近期,麸质不耐受在没有患上乳糜泻的人群(非乳糜泻麸质过敏)中也有报道。
新治疗方法的发展,会有助于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管理,比如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也是由含麦食物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