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特兰大由肥胖学会和美国代谢与减肥手术学会联合主办的年度“肥胖周”上,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Mark Pereira博士报告称,无糖饮料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等心脏代谢疾病可能具有保护作用而非致病作用,不过尚缺乏决定性数据。
Pereira博士说:“基于目前的科学证据,改用人工增甜饮料可能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但还找不到证据证明这到底会促进还是会避免心脏代谢疾病。”
Pereira博士说,有研究数据表明加糖饮料与代谢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最近开展的一项小规模但“极具挑战性”的初步随机研究发现了加糖饮料对内脏脂肪的明显影响,尤其是位于腹腔内的内脏脂肪。这项研究没有发现无糖饮料与这类脂肪堆积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其意义在于肠道内的内脏脂肪组织“与心脏代谢风险增加相关”。
Pereira博士说,这项研究支持了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开展的涉及3,000例受试者的前瞻性年轻成人冠状动脉风险发展(C**IA)研究的结果。该研究第25年在整个队列中进行的影像学评价显示,人工增甜饮料与内脏腔内脂肪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很弱,而加糖饮料与内脏腔内脂肪组织之间的相关性却“非常强”。
他说:“从代谢风险真正的推动因素——内脏脂肪来看,人工增甜饮料和它并没有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加糖饮料。
虽然无糖饮料和加糖饮料与偶发性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疾病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无糖饮料与心脏代谢风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反向因果关系。”
C**IA研究的结果显示了腰围与无糖饮料摄入量之间的关系,但与血糖、血脂或血压之间并没有相关性。Pereira博士问道:“那么,为什么无糖饮料的摄入并没有影响这些危险因素呢?”
他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大量摄入无糖饮料的人“存在超重和肥胖的几率更高,存在慢性病高风险的几率也更高,因此他们选择低热量饮料以降低其风险”。
不过Pereira博士也表示,尚不清楚在这个患者人群中反向因果关系的程度。之所以不确定是因为缺乏来自高质量研究的数据。他补充道:“我的一些同事认为开展观察性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就够了,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坚持认为应该通过开展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明确阐述其机制和因果关系。”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其稳定性佳、简便易行等诸多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详细]
对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疗距离现实又近了一步,一项早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输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