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根据数份研究显示,权威的诺贝尔科学奖的价值要远远高于150万美元(约956万人民币)奖金它可以使该奖得主所属的公司和机构增值2400万美元,甚至使得奖人的寿命增加2年。
每年,每位诺贝尔奖得主将获颁一张证书、一面金奖牌,还有相当150万美元奖金。但根据科学期刊在5月公布的研究显示,对一个试图上市的新兴生物科技公司而言,没有什么比公司里有一个诺贝尔获奖者更能加分。研究的共同作者、佐治亚洲立大学的史蒂芬说:“在这种起步阶段,他们没有太多专利或临床实验等实际资产,(公司相关人士)获颁诺贝尔奖能让他们募资多达2400万美元。”
更有趣的是,另一份研究显示,那些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人能比没获奖的同事多活一到两年。这份研究2008年发表于《卫生巾济学期刊》。研究者英国华瑞克大学的欧斯华说:“我们不认为金钱是(让他们活得更久的)原因。我们认为是荣誉感,改变了人的心灵。”
而教职员里有诺贝尔奖得主对大学来说也是大大加分。海格菲尔德说:“诺贝尔奖得主是很棒的活招牌,是成功象征,是在国际上扬名的标志。”
1992年经济奖得主加里·贝克说,得主的个人地位亦因得奖而大大提升。他说:“有更多人找你去开讲座,你的意见有更多人听取……你赚钱,你获得报酬更丰厚的讲座邀请。”他补充道:“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所做的工作得到更大的尊敬。”
但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身份地位可能会窒息教室的辩论。贝克说:“学生们更加敬畏你……有一段时间,我说什么,他们都不敢提问,因为我获得了诺贝尔奖。我想,这就不健康了。”
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今天由医学奖揭开序幕,紧接著是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等。诺贝尔得奖者除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1,132万港元)奖金外,有研究发现,科学奖得奖者能為所属企业赚得2,400万美元(约1.87亿港元),还能延长个人寿命2年,价值远比奖金重要。
科学期刊《Research Policy》於5月发表研究报告,指诺贝尔科学奖对得奖者本人、其所属公司或大学也意义重大,1,000万瑞朗只是锦上添花,背后的名利才是无价宝。共同参与研究的佐治亚洲立大学科学家斯蒂芬举例指,一家快将上市的新兴生物化学公司,只有小量专利或临床试验药物,但若出现一位与公司有联繫的诺奖得主,可额外為公司集资2,400万美元,利润远超奖金本身。
助获奖者延寿2年
研究又比较1901至1950年间,诺贝尔物理学及化学奖得奖者与其他提名人的寿命,发现获奖者往往多活一至两年。英国沃里克大学的奥斯瓦尔德表示,添寿奥秘或非来自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而是诺贝尔奖本身带来的荣誉感,改变了人的心智。
《新科学家》杂誌总编辑海菲尔表示,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及医学奖也是「超级大奖」,影响力冠绝全球所有科学奖。大学教职员中若出现诺贝尔奖得主,更能成為大学的「生招牌」,令大学扬名国际;个人成就更是无可比拟,说话更有份量,课堂变得座无虚席。然而,1992年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称,得奖是权威象徵,令学生不敢质询,扼杀课堂讨论空间。
诺贝尔奖相关资讯: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