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投稿须知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年投稿须知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年投稿须知

2013-10-09 10:06 阅读:950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江卫
[导读]   1文题题名须简明确切,并能反应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不要副题。避免使用化学式、公式及不太为读者所熟悉的缩写等。   2作者及单位文稿的作者应是参与来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科技人员,应对全文的内容负责,并能回答文中的问题。作者的中英

  1文题题名须简明确切,并能反应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不要副题。避免使用化学式、公式及不太为读者所熟悉的缩写等。

  2作者及单位文稿的作者应是参与来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科技人员,应对全文的内容负责,并能回答文中的问题。作者的中英文单位名称要写全名,并附邮政编码。作者如属多个单位,则应在其名字的右上角注出**字序号,并将单位按序号排列列在最后作者之后,用“;”号隔开。

  3摘要中英文摘要均要求采用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结构式撰写,中文摘要、英文摘要(EnglishAbstract)附纸另写。英文题名、作者、工作单位和关键词均应与中文一致。

  4关键词应标注能反应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较强的术语为关键词,一般3~5个。中英文关键词排列应一致。

  5前言(引言或序言)一般勿超过250字。简明扼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包括立题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实验设计及国内外现状(可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并应明确提出本文目的。

  6药物、试剂、动物、植物、主要仪器应说明来源、规格、批号。药物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要写明药品生产厂名和批号。

  7方法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如是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应详述,以便他人重复。

  8 表和图凡用文字已能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需重复其数据,只需强调或摘述其主要发现,不要同时用表和图重复同一数据。图题、图注、表题、表注采用中文,图表中量和单位应以量的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加一斜线方式表示。图表要有序号,只有一个时,仍用“表1”或“图1”表示。图表需另用稿纸附在稿后,但在文稿内用框线注明表图的位置。

  表格用三线表,不用纵线;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除栏头外,表身中不用或少用横线。

  请附清晰无背景色的图稿。曲线一般应经曲线拟合,并尽可能“直线化”。直线应根据回归方程绘图。尽量用计算机制图。对于质量分析图和生理病理切片图,一律随稿附寄黑白或彩色照片,照片必须反差鲜明,清晰易辨。显微镜照片内应附放大倍数,必要时,以↑↓→←标明上下左右方位。

  9讨论应讨论本实验(试验)的新发现及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应该在对比的基础上分析本实验(试验)的不足之处,尤其是某些实验(试验)条件难以或未能控制之处。不要重复在结果一项中已叙述过的内容。讨论中应联系实验(试验)的目的与结论,应联系实验(试验)结果与其它结果。避免不成熟的论断,避免因资料不足得出的结论,避免将本应纳入引言(前言)的内容放在讨论中。

  10致谢对论文仅作过某种帮助,或协助做了某项工作,则不一定按作者身份署名,可在文末以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谢意。致谢只写协助工作或提供资料、材料者,对文稿帮助审阅修改者不列。

  11参考文献

  11.1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公开文献为限(最好为五年之内的)。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但在刊名后加圆括号注明“在印刷中”。书面通讯、内部资料、尚未被采用的稿件,则不能列为参考文献。正文中引用中文作者姓名时,应写全名。

  11.2参考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请列全;3人以上作者,只列出前3名,其后加“等(中文)”、“etal.(西文)”。多个作者之间以“,”分隔。著作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项说明。格式如下:

  [期刊]著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专利]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论文集]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11.3所引用期刊参考文献的年、卷、期、页码及著作的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及页码等项目应齐全。

  3.12关于国家标准的说明

  12.1计量单位及符号常用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

  12.2数字测量数据不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应保持有关数据的有效位数一致。任何一个数据,只允许最后一位有误差。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