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传出的消息,中国科学家从玉米中获得一种能够选择性地杀伤HIV感染细胞的蛋白酶突变体,为研发新型抗HIV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消息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学科组与香港中文大学邵鹏柱教授学科组合作完成了这一研究课题。郑永唐研究员从事免疫学、病毒学和抗HIV药物等研究20余年,尤其在抗HIV药物、AIDS灵长类动物模型、病毒限制因子等研究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他称,“HIV病毒存在潜藏机制,可以长期潜伏在细胞中而逃逸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已上市的抗HIV药物均不能选择性地杀伤感染细胞而根除病毒,研究具有选择性地杀伤HIV感染细胞而保护正常细胞不受伤害的抗HIV药物极为重要。”
经过多年合作,大陆与香港科学家对玉米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内部失活结构域进行一系列的结构修饰和改造,获得了能识别并激活HIV蛋白酶特异的玉米核糖体失活蛋白突变体。
细胞水平实验的研究表明,此种突变体对未感染细胞毒性低,但突变体进入HIV感染细胞后,则可被细胞内的HIV蛋白酶识别并切割去除失活结构域转变成为活性蛋白,从而选择性地杀伤HIV感染细胞。研究结果还表明,因为此种突变体能够高效率地进入感染细胞,因此对HIV-1感染细胞的杀伤力更强;突变体也可以被HIV蛋白酶耐药株的蛋白酶识别并激活,因此突变体对HIV蛋白酶耐药株感染细胞也有很好的选择杀伤性。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