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子宫颈癌 - 医学资源下载
2013-08-09 05:00
阅读:1960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爱爱医资源网
[导读] 【PPT】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子宫颈癌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pc812821 资源分类:医学 - 检验科 资源属性:PPT 资源售价:1 爱医币 资源大小:2.04M 关注入数:376
【PPT】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子宫颈癌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
pc812821 资源分类:
医学 -
检验科 资源属性:
PPT 资源售价:1 爱医币
资源大小:2.04M
关注入数:376 人次
评论人数:1 人
下载人数:7人
上传日期:2013-04-08 14:26:20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子宫颈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流行病学
子宫颈癌与HPV感染
癌前病变(CIN)与子宫颈癌的发生与病理
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
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
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
子宫颈癌占第一位(9.9 8/10万)。
发病高峰年龄30~50岁。
死亡高峰年龄70~75岁。
中国地区分布农村高于城市,
山区高于平原。
子宫颈癌流行病学
子宫颈癌在全世界占妇女常见恶性肿瘤第二位,
1999年全球新发病例37.12万例,
2000年全球新发病例46.8万,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年轻患者发病有增高的趋势。
(Parkin DM, Bray FI, Devesa SS. Eur J Cancer.2001,37:suppl 8:S4-66)。
腺癌发病率也增高,且在20~34岁年龄组患者中显著增长。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
我国每年新增病例13.15万人,占世界总发病人数1/3,
每年约5万人死于宫颈癌。
我国40岁患者80年代占6.0%。90年代升为21.3% 。 (万磊等,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0):547-549)
存在种族、民族间的差异:**尔族的宫颈癌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较低。
农业人口多于非农业人口,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偏僻农村或缺水的山区。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
在我国中西部的部分地区,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率几十年来始终居高不下。
甘肃武都、山西阳城等县,宫颈癌死亡率高达36/10万,超过全国宫颈癌死亡率的10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8/10万)。
在性生活紊乱的妇女和城市流动妇女人口中患宫颈癌的危险性较高。
宫颈癌高发地区分布图 (根据1973-75, 1990-92中国死因调查)
宫颈癌危险因素研究的历史
1800’s: 与性行为相关
1960’s-80’s: 感染因子 (HSV-2)
1980’s-90’s: 发现HPV与宫颈癌有关
1990‘s-: 被确认为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 99.7%的宫颈癌都可检测到高危HPV DNA - 持续HPV+/HPV-的相对危险比(OR)高达250
- 归因危险百分比(ARP)超过 95%
- HPV-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99%NPV)
宫颈癌的病因的研究危险因素
第一类 行为危险因素: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及性混乱等;
第二类 生物学因素: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
遗传因素:目前仅有少量研究表明宫颈癌可能存在着家族聚集现象。
宫颈癌的病因的研究病毒与子宫颈癌
研究表明子宫颈癌的发生与
*单纯疮疹Ⅱ型病毒(HSC一Ⅱ)有关、
但流行病学不支持。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有关,
但证据不足。
近年来随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发展发现HPV与肿瘤关系日益得到重视。
宫颈癌的病因的研究
1977年Laverty在电镜中观察到宫颈癌活检组织中存在HPV颗粒,
Zur Hausen(1982)提出HPV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假设
国内外学者就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Zur Hausen,1991)(Anderson S,1997 )
1995年IARC专题讨论会认为: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WHO于宣布HPV是引起宫颈癌变的首要因素。
(Turek ,1996)
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子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
子宫颈癌是可以早期发现和预防的
子宫颈癌有望被彻底消灭的癌症
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可以预防、治疗、治愈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消除HPV感染。
宫颈癌的病因的研究HPV与子宫颈癌
约35种型别涉及生殖道感染,20种与肿瘤相关。
HPV分为低危型HPV和高危型HPV。
低危型HPV:6,11,42,43,44等,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
高危险型HPV如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crvical intraepithclial neoplasm,CIN)的发生相关。
HPV与子宫颈癌
在检出的所有类型中:
HPV16占50%,
HPV18占14%,
HPV45占8%,
HPV31占5%,
其他类型占HPV占23%。
HPV与子宫颈癌
HPV16、18型感染很普遍,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一些HPV型别的感染有地区差异:
HPV45型在非洲西部很常见,
HPV39、59仅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出现
HPV52,58则在中国妇女中检出率较高。
HPV的类型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HPV16: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中占51%,
HPV18:宫颈腺癌中占56%,
宫颈腺鳞癌中占39%。
Prevalence of HPV Genotypes in Invasive Cancers
HPV 感染的人群分布
HPV 感染率高低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
HPV感染通过性生活传播,通常无症状。
HPV感染十分常见,
全世界妇女中,每年约有4%~20%的新感染病例。
年轻的性活跃妇女HPV感染率最高,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8~28岁。
对于性行为活跃的妇女,宫颈至少感染一种HPV的终生累积概率可高达60%-70%。
HPV 感染的几个要素
HPV 感染可以表现为长期的隐性感染。而且大多数30岁前妇女会在感染HPV 9-15个月后通过自身免疫把病毒清除掉。
而持续感染HPV高危型病毒的妇女则其发生宫颈上皮高度病变的风险增加250倍。
持续感染HPV高危型病毒是引致并维持CIN III病变至癌变的必要条件。
HPV DNA在30岁者相对低
>30岁、高危HPV(+)、PAP(-)发展成HSIL者高于HPV(-)者116倍
HPV与宫颈癌
HPV的感染分为潜伏感染期、亚临床感染期、临床症状期和HPV相关的肿瘤期。
宫颈癌有一系列的癌前病变,它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
宫颈癌前病变的典型形式是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重要“元凶”
缺乏明显或明确的临床表现。
HPV的感染形式
游离型
病毒DNA位于宿主染色体之外, 呈低度复制状态:宫颈良性病变、CIN I
整合型
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
CIN III、宫颈癌
HPV DNA原位杂交在宿主细胞内阳性信号
分为三型:
* 弥漫细颗粒型-游离型、
* 点滴型-整合型、
* 两种的混合型。
良性和癌前病变HPV DNA以游离形式存在
恶性肿瘤主要为HPV DNA整合于宿主细胞内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IN I):
弥漫型颗粒表型,为病毒游离型感染.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IN III、宫颈癌):
为非颗粒状,病毒的整合型感染。
(Cullen AP et al, J Virol, 1991 )
恶变并不是绝对需要病毒整合,
在一些宫颈癌中只检测到游离状态的HPV。
(zur Hausen H. Biochem Biophys Acta, 1996)
HPV现患率与宫颈癌发病率变化图
宫颈癌的病理发展过程
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学
宫颈阴道鳞状上皮-宫颈柱状上皮
原始鳞柱交界部位(鳞柱交界)
鳞状上皮(squamous epithelial cell)
基底层
中层
表层(未角化、层角化层)
柱状上皮(columnar epithelial cell)
子宫颈鳞柱交界部
(squamo-columnar junction)
新生儿期、幼儿期、
青春生育期、老年期
移行带
(transformation zone)
原始鳞柱交界部位与移行带( squamo-columnar jun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zone )
出生时 生育期 老年期
正常子宫颈糜烂的修复
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替代机制:
子宫颈鳞状上皮化( squamous epithelization):
宫颈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基底膜间
子宫颈鳞状上皮化生( squamous metaplasia) :
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增生转化为鳞状上皮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宫颈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
(atypical hyperplasia)
宫颈原位癌
(cervical carcinoma in situ)
子宫颈不典型增生 (轻度→中度→重度)
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病理特点
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细胞代替。其特点:
异型细胞由基底膜以上向表面延伸;
细胞核异型性,核增大深染,核分裂相增多;
细胞极向紊乱至消失。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特点 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Ⅰ级)
* 细胞异型性轻,
* 异常增殖细胞位于
上皮层下 l/3,
* 中、表层细胞正常。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特点 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Ⅱ级)
中度不典型增生 (CIN Ⅱ级):
* 细胞异型性明显,
* 异常增殖细胞限于上皮层的下2/3,未累及表层。
* 基底膜完整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特点 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Ⅲ级)
重度不典型增生
(CIN Ⅲ级):
* 细胞异型性显著,
* 异常增殖细胞扩展
至上皮层的2/3以上
或可达全层。
* 基底膜完整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原位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