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救治方案管了大用"
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当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李危石被委以重任,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派出的第一批赴雅安灾区国家医疗队队长.
救援任务结束后,卫生计生委对医疗队的抗震救灾工作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这一切跟医疗队提前制订并随时调整的战略方案密不可分."李危石说.
在去往四川的飞机上,李危石和医疗队副队长杨雪松一起制订了分层次的救治方案——首先是排查并了解伤情,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其次是即刻开展救治,尽早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作为经验丰富的骨科专家,李危石说,要立刻在雅安开展手术,因为病人手术做得越晚,以后肢体功能恢复就越困难.
国家医疗队于4月21日清晨5时到达雅安.刚到雅安,就遇到一次剧烈的余震,房间晃动得厉害,窗户发出刺耳的声响,很多队员都跑出了房间.这时,李危石站了出来:"同志们,别担心,这是余震.大家抓紧时间休息一下,7点钟我们开始工作."
4月21日下午,在雅安二院,国家医疗专家组完成了3台骨科手术.手术后的当天下午,李危石又赶到雅安市人民医院参加会诊,一起讨论手术方案."志山是骨伤专家,这个疑难的胫腓骨手术你来做;孙大夫可以和我一起做这个腰椎压缩骨折的手术,北大三院在脊柱方面是强项."随后,他又对雅安人民医院医生们说:"我们做你们坚强的后盾,通过手术,大家可以一起交流,互相学习."
李危石说,在灾区救治,团队合作非常重要."几家人马此前可能都未曾谋面,见面就要开始合作,而且是救人的事情,容不得半点心理间隙和疏忽."
"他们都展现出最优秀的一面"
从震区安全返回北京后,李危石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临去灾区前,领导交代给他3项任务,一是把忘我的工作作风展现出来,二是用精湛医术治病救人,三是把队员都安安全全带回来."前两项任务我觉得很好完成,但是把26名队员毫发无损地带回来,对于我而言,是最大的压力."
给李危石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雅安下大雨的那天,医疗队半夜坐救护车去抢救伤员."山路不好走,还有滚石从山上滑落,之前有消息称有车辆在路上翻车,我特别担心队员们出什么意外,心一直悬在嗓子眼."第二件事是医疗队在雅安遇到了5.4级余震."我们当时在手术室,整个楼都在剧烈晃动,伴有低沉的响声,患者吓得大哭起来,而全体医护人员都很镇定,没有一个退缩,反倒安慰患者,我为医疗队有这么好的队员而骄傲."
"我的任何一个队员出事,我都没法跟他们家里人交代."在灾区,李危石称呼最多的就是"兄弟",他们共同作战,所有队员对他的工作安排都是百分之百支持.李危石说,医疗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35岁,有60后、70后、80后,最年轻的队员是1988年出生的.队员们的孩子最小的才3个月,还有一位队员在临行前妻子刚查出怀孕……
"这支队伍虽然年轻,作战能力却很强.在灾区,无论是医德还是医术,他们都展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我们齐心协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李危石说.
挤时间进行20余次医疗培训
截至4月26日晚11时,李危石和专家组队员们在雅安震区共完成骨科手术43例,均为危重患者,成功救治ICU危重患者3名,实施胸外科手术2例、普外重症手术1例等.
李危石说,返京前几天,医疗队的临床任务已经不多,可他一直还想再为灾区做点什么,利用最后的闲暇时间,他在雅安进行了20余次医疗培训.培训现场,一位急诊科主任拉着他的手说,以前根本没有机会到北京学习,现在医疗队的培训内容够自己消化一阵子了.
李危石还把带来的所有物资留给灾区医院,有一次性消耗品,例如手套、口罩,也有一些消毒用品及药物等.他把带来的方便面、火腿肠、压缩饼干等食品全部送给家境贫困的患者.
临行时,站在青衣江边,他感慨:"这里没有英雄,每个人都做了该做的事.一切已随江水而去,却留下了温暖和感动."
"爸爸,我为你骄傲"
5月1日,医疗队圆满完成震区救援任务返京.李危石的儿子早早在机场等候爸爸的归来."一看见我,小家伙就趴在我耳边说:‘爸爸,我为你骄傲!’"
"我很想你爸爸,希望你能顺利归来,每当我看到你的笑róng,都非cháng的感动,我会为你而自háo!我很想你!我很想你."这是李危石8岁的儿子写给他的家书,尽管字迹歪歪扭扭,甚至有些字还用拼音代替,但却让刚过40岁的李危石激动不已."之前儿子也给我留过言,但都是只言片语,像这样写信,还是第一次."这封家书,是他到雅安地震灾区的第6天,妻子用手机彩信发给他的.
"此前都顾不上联系,当时满脑子都是怎么救援,根本没空想家.后来我才知道,我儿子给我写信的时候哭了."说到这里,李危石的声音也有些哽咽.
李危石说,当天恰是父亲70岁大寿,他的父亲特意从长春赶到北京. "我的父母也特别理解我,他们怕影响我的工作,一次电话也没有给我打过."李危石后来知道,父亲其实非常担心他,"每天都让我妻子打电话给他,说说我的情况,并让我妻子转告我要圆满完成任务,同时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