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状突骨折分类及其对寰、枢椎稳定性影响?
2018-05-09 09:27
阅读:1371
来源:骨科主治医师870问
作者:人***天
责任编辑:人间四月天
[导读] 尽管对于齿状突骨折分类的方法较多,但目前临床上多采用Anderson I,A- lonzo分类,即根据骨折部位分成三型。
尽管对于齿状突骨折分类的方法较多,但目前临床上多采用Anderson I,A- lonzo分类,即根据骨折部位分成三型。I型齿状突尖端翼状韧带附着部斜行骨折,约占4%;Ⅱ型:齿状突与枢椎椎体连接处骨折,占65%;Ⅲ型:枢椎体部骨折,占X线检查是诊断齿状突骨折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常规检查应包括正侧位片和开口位片,如疑有齿状突骨折,应进一步摄断层片或行CT扫描。成人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之间距离一般为2超出这一范围应考虑齿状突骨折或韧带断裂。I型骨折较少见,且稳定性较好,采用局部制动即可。Ⅲ型骨折需用坚强的外固定,早期牵引多可获得良好复位.Ⅱ型骨折发生晚期骨不连的机率较高,是寰枢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横韧带及齿状突两侧的翼状韧带损伤后,可引起寰枢椎的前后移位不稳和旋转不稳,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融合术。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