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发作性上腹部疼痛,痛后排大便,已经一年,加重2天

发作性上腹部疼痛,痛后排大便,已经一年,加重2天

2012-07-09 16:36 阅读:2344 来源:好医生论坛 作者:林* 责任编辑:林路
[导读]

 病人女性57岁。因发作性上腹部疼痛,痛后排大便,已经一年,加重2天于XXXX年1月28日急诊入院。

       病人于入院前一年无何诱因有时在午钣后不久出现上腹部疼痛,从心窝部开始逐渐向左右扩散到腰背部合拢成阶段性胀痛,疼痛不向下移动但引发腹胀,且排解正常性状大便一到两次,自服肝胃气痛片后卧床休息而缓解,再经一夜安睡,第二天生活工作如常,一年来先后发作4次,从未因此到医院看病。末次发作为入院前2天的下午,照以往方法自行处理不缓解,第二天加重不得不急来箕院就诊。以“急性胃炎”的诊断收入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观察一夜,第二天报告单肝脏酶系升高(ALT675单位/升,AST539/升,TBIL87uml/升,DBIL6uml/升),疑为病毒性肝炎转入该院感染科。

        既往患高血压病5年,在门诊药物调控血压不理想。

        转入感染科时查体:体温35.4度,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0/90mmHg。心肺正常,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全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未触及异常肿物。血常规正常,B超发现胆囊壁厚,胆囊内结石,脂肪肝。诊断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脂肪肝,拟除外传染性病毒性肝炎。

        诊断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抗感染、解痉对症治疗,但上腹痛不缓解。在感染科第二天(1月30日)出现腹泻,为稀水样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第三天(1月31日)腹泻加重,并出现呕吐(呕吐物潜血阳性),自诉口渴、心悸、呼吸困难,四肢凉冷,血压测不到,心律140次/分,呼吸32次/分,膀胱内尿潴留(尿出正常尿液1100ml).

        氮质血症(血浆尿素氮19mmol/L,肌酐229nmol/L),
        低钾(血钾3.24mmol/L),低钠(血钠122.7mmol/L),低钙(血钙1.99mmol/L),低氯(血氯90 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18 mmol/L,白细胞1.7X10*9,中性粒94.7%

        考虑感染、低血容量休克,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加强抗感染、大量补(晶体及胶体)液抗休克,调整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经过5小时的紧急救治血压升至120/80mmHg,心律120/分,一般状态不好,神志尚清楚,仍然腹泻和呕吐,且逐渐出现腹胀、腹部膨隆、腹壁肌肉紧张,但压痛不明显,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可闻及。B超下见有胸腔、腹腔和盆腔积液,因还发现左侧附件处有一3.7×2.2cm肿物,性质不明,转入该院妇科。

       2月1日下午转入妇科,因腹胀加重,除新给胃肠减压外,继续抗休克,腹腔穿刺仅抽出淡黄色液体少许,为渗出液。2月2日化验尿粉酶3605单位,疑有为胰腺炎,又转到普通外科。在妇科住2天中血压稳定在100-120/70-80mmHg之间,体温从36.2上升到37.8,心律由110/分上升到132次/分,呼吸由20/分上升到31/分。腹胀、腹部膨隆继续加重,低钾、低氯加重,二氧化碳结合力升至正常。

       2月3日转入外科。继续胃肠减压,静脉内营养,抗感染,大量晶体及小量胶体补液,抑制胰腺外分沁治疗。转入第二天血压为140-150/90mmHg,心律110-120次/分,尿量正常,尿量正常,BUN、Cr、血钠、CO结合力恢复正常,但体温达38度,呼吸仍然在28-30次/分之间,左肺内出现小水泡音,血糖升高达12.69,血钾、血氯仍低于正常,腹胀加重,全腹压痛,无反跳痛,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于转入第三天(2月5日)血压逐渐恢复到入院时水平(130-160/90-100),但病情不见好转,心悸加重心经达140/分,呼吸困难加重呼吸达36次/分,仍然腹泻,腹胀,腹部膨隆,腹壁紧张,压痛轻微,无反跳痛,会诊医生触到左下腹部巨大囊性肿物,肿物左介于髂窝部可触及,右侧界限约于脐下中线处,但触不清,超声下肿物为隆结肠和乙关结肠,肠壁增厚,肠腔无护张,肠管周围是左腹腔内所积液体,右侧腹腔积液明显少于左侧。血钠、血氯正常,低钾时鼻导管吸氧3升/分(吸入气中氧浓度为0.33),计算氧合分数为180mmHg。

      1.  诊断: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应鉴别是否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道梗阻、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急性重症胰腺炎
            低血容量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急性胃粘膜病变
            假性囊肿或肠麻痹
            急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
            腹膜炎
            腹水
            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低谢性碱中毒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低钙血症、低谢性碱中毒
            脂肪肝
            尿潴留

       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1998年成都“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制定)
            1、除有上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发热不缓解外,腹部出现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体征。
            2、肠鸣音消失,可有包块出现或腰肋部皮下淤斑征(Grey-Turner征)和脐周皮下淤斑征(Cullen征)。
            3、并发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也可伴有严重的代谢紊乱。
            4、B超、CT等提示胰腺肿大,胰腺密度不均,胰外有浸润。
            5、出现血性胸、腹水且胸腹水中淀粉酶升高。
            6、增强CT可发现肾周围区消失,网膜囊和网膜脂肪变性,密度增加,胸腹膜腔积液等,CT检查是目前诊断胰腺坏死的最有效方法。

       本病需鉴别:以下资料引自:《实用内科诊疗规范》黄峻、陆凤翔主编,由陈灏珠等5位院士、20位医学权威审定。

       是否存在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道梗阻、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等变化的症候群。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可此起此症。

       疼痛的性质:无何诱因有时在午钣后不久出现上腹部疼痛,从心窝部开始逐渐向左右扩散到腰背部合拢成阶段性胀痛,疼痛不向下移动但引发腹胀,且排解正常性状大便一到两次,自服肝胃气痛片后卧床休息而缓解,再经一夜安睡,第二天生活工作如常。
  
       疼痛的性质、部位、放射情况、与体位、与饮食关系
   
       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部钝痛、隐痛或不适感,并可向腹部其他区域放射或放射至肩部和腰部。有厌油、食欲不振、餐后上腹部饱胀感、嗳气、返酸、烧心、恶心或呕吐等症状。 

       胆道结石==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部疼痛,重者表现为纹痛,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疼痛常放射至背部中央或右育胛部,疼痛发作间歇期可为数周、数月或数年。伴有嗳气、腹胀、餐后饱胀及早饱、烧心等症状。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时可有畏寒、发热、黄疸等症状。

       急性胆囊炎==急性起病,疼痛呈纹痛,始于左上腹或上腹部,然后转移至右上腹,并逐渐加重,可随体位改变或呼吸运动而加剧。此疼痛可以放射至右肩部和右肩胛下部。20%出现黄疸,较轻微。

       慢性胰腺炎==上腹痛或无腹痛,消化不良等。
       急性胰腺炎==急性上腹痛发作伴有上腹部压痛或出现腹膜刺激征,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心纹痛或心肌梗死==冠心病史,突然发生的心前区压迫感或疼痛,偶尔疼痛也可位于上腹部,酷似急生胰腺炎。
       急性肠梗阻==阵发性剧痛,多位于脐周,有呕吐、便秘、肛门无排气、肠鸣音亢进等症状,可见肠型,血尿淀粉酶也可轻度升高。X线气液平。

       2、该病最难解决的呼吸和腹部两个并发症是什么?病人出现这两个并症预后将如何?那么你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是什么?
            呼吸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腹部并发症:假性囊肿或肠麻痹
    预后:
        重症胰腺炎按有无脏器功能障碍者分为Ⅰ级和Ⅱ级,无脏器功能障碍者为Ⅰ级,伴有脏器轼能障碍者Ⅱ级。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依据如下:
          ⑴肺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5次/分,PaO2
          ⑵肾  尿量<500ml/24小时,BUN≥3.57mmol/L,血肌酐≥177umol/L;
          ⑶肝脏  胆红素>34umol,ALT升高达正常值的2倍或更高;
          ⑷胃肠道  出现肠麻痹、呕血、黑便,胃镜检查见胃黏膜糜烂或出现溃疡;
          ⑸心脏  心律≤54次/分或≥130次/分,平均动脉压<6.5Kpa;
          ⑹脑  神志模糊,谵妄,昏迷;
          ⑺凝血机制  凝血酶原时间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小板<8.0×109/L,纤维蛋白原<1.5~2.2g/L,严重时可出现DIC。
          ⑻代谢紊乱  包括:①低血钙,血钙可低于2mmol/L,甚至低于1.87mmol/L;②高血糖,血糖>11.2mmol/L;③酸中毒。
       本病判为II级。
       病人病情极其危重,预后不良。
       急性胰腺炎的病程经过和预后取决于病变程度及有无并发症发生。间质型(轻型)常在1周内恢复,不留后遗症;坏死型(重症)病情重且凶险,预后差,病死率在50%以上。Ranson等提出11个危险因素,其中5个因素为入院资料:1、55岁以上;2、白细胞大于16 G/L;3、血糖大于11.12 mmol/L;4、LDH大于200IU/L;5、AST大于250 IU/L;其余6个因素为入院后48小时内的资料,即:1、PaO2小于60 mHg;2、血钙小于2 mmol/L;3、红细胞比容下降超过10%;4、BUN增加大于5 mg/dl(1.79 mmol/L);5、碱缺乏大于4 mmol/L;失血量大于6L。上述因素超过3个以上,则死亡率明显增加;具备6个以上,死亡率达60%-1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1、积极控制感染:抗生素,第三、四代;预防感染。
        2、纠正低氧血症,保证组织供氧。
               鼻导管不能纠正、加压面罩不肯定
               高频通气(HFV)和高频射流通气(HFJV)
               呼气末下压呼吸(PEEP):有效地防止肺泡萎陷,增加氧合,提高氧分压
               气量限制性通气,常规潮气量转变为潮气量限制性通气
               允许增高二氧化碳通气(PHV),高颅压是绝对禁忌症,心功能不全是相对禁忌症。
               压力控制性通气
         3、减轻机体变态反应对肺和全身的损伤
                糖皮质激素
                非甾醇类抗炎药物
                氧自由基(OR)清除剂和抗氧化剂
                抗蛋白酶
                其他 氨茶碱、肺达宁、吸入NO
         4、其他治疗措施
                减轻肺水肿  限制液入,β2激动剂—肺泡水肿液转移入肺间质
                营养支持
                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外气体交换技术   体外膜式氧合器ECMO。

        腹部并发症:假性囊肿或肠麻痹解决策略和方法:
                禁食、胃肠减压
                抗胆碱能药物
                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
                生长抑素
                抑肽酶
                磷脂酶A2抑制剂
                控制感染
                感染灶的清除:感染灶渗液的积聚及假性囊肿等均须进行及时处置,可先在CT引导下应用孔径大的穿刺针进行穿刺引流,引流不畅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而胰腺肿大多需要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适应症: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内科治疗无效时
                     胰腺炎并发脓肿、假性囊肿或肠麻痹坏死
                     胰腺炎合并胆石症、胆道炎者
                     胰腺炎与其他急腹症如胃穿孔、肠梗阻等难于鉴别时。
        3、血气分析中提到的“氧合分数为180mmHg”是什么意思,有什以用处,怎样计算和判定?
             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个指标:Pao2/FiO2.即为氧合分数。
             其具体计算方法为PaO2的mmHg值除以吸入氧比例(FiO2,吸入氧的分数值)。
             例如:吸入40%氧(吸入氧比例为0.4)的条件下,PaO2为80mmHg,则Pao2/FiO2为200。
             Pao2/FiO2降低是诊断**S的必要条件。
             正常值为400-500,在ALI时小等于300,**S时小于等于200。(内6,146)
  
        4、提到的“低钾、低氯代谢性碱中毒”如何判定,对该症如何治疗。
              以下引自《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判定和处理》张树基 罗明绮等,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低钾、低氯、低谢性碱中毒临床离子检测即可直接判定
             低血钾:氯化钾每日3克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另外每引流出胃肠混合液1L时还应再给予0.7克氯化钾)
             代谢性碱中毒:病因H自胃丢失,自肾脏丢失(高钙血症==H离子分泌及HCO3重吸收增加),H的转移==在低钾时K比细胞外移,而H进入细胞内,当肾小管细胞内H增加后,则分泌H到尿中增加,HCO3吸收增加,HCO3的潴留。代碱时可引起血CL、K降低。
             本病病因为严重的呕吐、胃减压。
             当PH大于7.45,HCO3大于28 mmol/l,同时有PaCO2代偿性升高即可诊断。
             代碱大都同时有低钾、低氯。根据尿氯排出的多少,对病因的鉴别很有帮助。正常人尿氯40-120 mmol/L。
             若尿氯小于10-15mmol/l,此见于呕吐、胃减压、氯摄入减少,给予NACL反应良好。
             若尿氯大于20mmol/L,此见于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循环血容量降低、肾功能障碍、加重的低血钾等,给予生理盐水反应不好。

       治疗:治疗原发病。补充氯及钾。补充氯及钾:给予生理盐水,同时存在低血钾时应补充钾,口服或静入,停止服用利尿剂、停止或减少应用糖皮质激素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