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常规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常规

2012-07-09 16:17 阅读:8265 来源:爱爱医 作者:胡*玉 责任编辑:胡泽玉
[导读] 反搏有效的征兆包括循环改善(皮肤,面色可见红润,鼻尖,额头及肢体末端转暖),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下降,尿量增多,以及心泵有力,包括舒张压及收缩压回升

1   IABP的护理

  
1.1  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

  
备好球囊导管和反搏主机。静脉用肝素盐水(生理盐水50ml+肝素50mg),冲洗导管的肝素盐水(生理盐水500ml+肝素50mg),手术扩创包(无菌巾),1%利多卡因以及除颤器。协助医生进行右侧腹股沟处备皮,消毒,局部麻醉后穿刺置入动脉鞘管,再将球囊导管引入,到达位置后,固定好外固定器。外固定器与主A鞘管相接,球囊反搏导管与主机连接,调整反搏间隔及频率。股A穿刺点局部予无菌敷料固定,建议用宽5cm,长20~30cm的低过敏胶布沿大腿纵后方固定于大腿上,防止管路沿大腿皮肤形成隧道状被意外拉出。

  
1.2  观察反搏效果

  反搏有效的征兆包括循环改善(皮肤,面色可见红润,鼻尖,额头及肢体末端转暖),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下降,尿量增多,以及心泵有力,包括舒张压及收缩压回升。因此,准确观察A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反搏压与波形。观察压力是为了选择合适的充气期限,因为气囊在左心室舒张期充气,在左室收缩前排气,以此来减轻左室负荷,增加心排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同时反搏前后的压力变化以及反搏期间压力的动态变化,反映了反搏疗效和病情的变化;动脉收缩峰和舒张末期压反搏后都较反搏前降低,而平均压上升,这说明反搏有效。根据各项压力的动态变化,结合心律、尿量等指标估计病情的好转与否,调整反搏压力大小及反搏频率。调整后的反搏压显示值变化也需要密切观察,以及时发现气囊漏气等情况。

  
1.3  监测生命体征

  动态进行有创动脉血压,呼吸,中心静脉压及心电图监测,每30min记录一次,及时观察动脉压力曲线情况,并根据压力波形调整气囊充盈与排空的时间;及时观察心电图,采用药物等控制心律在90~110次/min。及时处理心律紊乱,每小时记录一次出入量,维持水,钠及酸碱平衡。常规进行气囊导管护理及拔管后护理。

  
1.4  抗凝治疗的监测

  在应用肝素,抗凝过程中,2~4h监测出血凝血时间(ACT)1次,使ACT维持在200~500s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9~55s。肝素钠100mg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用微量泵匀速缓慢推注,速度为2~4ml/h。除了维持凝血指标外,应密切关注临床出血征象,如局部渗血、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综合分析,恰当处理,及时调整肝素用量,达到既能抗凝,又不出血的目的。

  
1.5  足背A监测

  确定足背A搏动处,并在皮肤上作标合度监测,以及早发现下肢缺血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6  导管穿刺处的护理

  IABP导管置入本身就易成为细菌进入人体的通道,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全身感染。每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更换鞘管插管处的敷料。更换敷料时要防止鞘管移位,影响反搏效果。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发红现象。陋笔率同步,反搏图形是否正常,规律,掌握反搏泵各项报警系统。观察IMBP外固定管内有无血迹,防止导管移位、折叠、断开。

  
1.7  体位的护理

  应用IMBP治疗的病人要绝对卧床,取平卧或半卧位小于45°,上垫床,穿刺侧下肢伸直,避免屈膝、曲髋,踝关节处用约束带固定,避免导管打折。间隔两分钟分别在左、右肩下垫软枕,骶尾部、肘部和足根部1h按摩一次,预防压疮发生。

1.8  拔管的护理

  反搏主循环稳定后可拔除导管。经股A拔除IABP反搏气囊导管及鞘管后用手指按住穿刺点上方1cm处1h,再用纱布,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处放置1kg盐袋压迫6h,制动体位15h后撤除。拔管后局部无出血、红肿、足背A搏动良好、皮肤温度、颜色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说明拔管成功。

     
 2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1  血管并发症

  行IABP术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包括肢体缺血,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0%。(1)下肢A栓塞:如果插管侧肢体出现紫绀或红肿、发热、感觉过敏或迟钝,足背A的波动微弱或消失,应考虑动脉栓塞的可能。应即刻告知医生,给予抗凝治疗(如静脉注射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定时监测全血凝血酶原激活时间,使之维持在正常值的两倍以内。密切观察出血倾向;患者术后密切观察置球囊管一侧的下肢A波动,注意下肢皮肤的色、温、觉的变化,并与对侧比较;加强肢体护理;抬高下肢,做肢体功能性被动锻炼(如肢体按摩、攥握、拍打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2)出血:对切口采用无菌透明粘胶粘贴。观察股动脉穿刺垫周围有无血肿及皮下淤斑。

  
2.2  感染

  包括穿刺部位的感染,导管感染或菌血症。严格控制重症监护人员流量,环境消毒及无菌操作,由于置管处离尿管较近,当有尿液外溢时,容易污染置管穿刺部位,因此,应及时更换被血、尿污染的敷料。加强导管的无菌管理及创面感染征象的观察,及时将渗出物作细菌培养。每日监测体温,血象的动态变化并配合医生行全身抗生素治疗。

  2.3  球囊破裂

  如果氦气通道内发现血液或气囊部再扩张就要考虑球囊的破裂。球囊破裂导致的潜在并发症包括氦气栓塞、血液漏入球囊形成血块使球囊工作陷入困难,阻碍了撤除IABP时球囊的充分萎陷。因此在术前检查血管造影了解有无动脉粥样斑块,术中及时了解置管是否困难,留心观察每条管道,一旦发现有反搏压低平且血液从反搏管流出,马上通知医生行撤管与再置管处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