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复兴医院推进医联体建设
2017-03-09 18:38
阅读:2761
来源:江西医改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医联体内明确以复兴医院为龙头,以二三级医院为补充,以月坛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系统架构。复兴医院定位于疑难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以及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一、主要做法
(一)明确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
医联体内明确以复兴医院为龙头,以二三级医院为补充,以月坛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系统架构。复兴医院定位于疑难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以及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二级医院定位于常见病、多发病、特色专科门诊和住院治疗,以及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部分二级医院同时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坚持以健康管理为核心,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社会资本办医机构定位于提供特色专科、差异化服务及住院康复、长期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公共卫生机构定位于为辖区居民提供并指导辖区医疗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和处置。
(二)通过医联体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为复兴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上级主管医院与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人才、资源等共享。二是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负责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对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实现双向流动,医院可调配有专业特长医务人员,加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社区全科医生也可到上级医院执业或参加查房。医院对其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护士及其他人员定期开展培训、轮训。三是统一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和操作规范。推进医院统一管理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等科室,实现资源共享。加快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建设,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
(三)建立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首诊机制。
一是把医联体内共享的优质资源和优先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到社区签约和首诊。二是探索提供差异***、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三是建立家庭医生首诊负责制,对接诊的患者合理诊治,因病情需要转诊的,家庭医生有责任引导患者在体系内选择适宜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就诊。
(四)建立预约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
一是医联体内的二、三级医院为社区预留足额的门诊号源、病床等资源,纳入西城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统一管理,开辟“社区转诊专用窗口”,对社区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二是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制定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双向转诊标准和流程,各医疗机构优化转接诊流程保持双向转诊顺畅有效。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解决的问题,家庭医生按照转诊标准和流程及时为签约患者转诊至其他医疗机构就诊。三是已治愈的或急性期过后需居家继续治疗的,需按要求回转至签约的家庭医生,需要住院康复的,经家庭医生转诊至区域内具备相应功能的医疗机构。
二、主要成效
(一)专家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医联体内中级以上专科医生每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出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请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专家到社区出专家门诊,带教全科医生,从而在全科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强化了专科服务,进一步提升医疗能力。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心血管、神经内科、肾内科、消化科、骨科、眼科、妇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的专家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门诊,数十位专科医生到社区站出门诊。
(二)新型全科-专科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更强。将专科专家一对一引入家庭医生团队,增加团队技术力量,形成了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为主体,大医院专家及公卫专家为支撑的新型全科-专科家庭医生团队。建立全科-专科医生团队微信群,打破临床病例讨论、会诊、带教、学术研讨等时间与空间限制。家庭医生团队定期进行不同规模的病历讨论交流活动,所有团队成员积极参加。
(三)有序就医格局初步形成。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完善门诊诊疗流程,重点打造“社区首诊、分级就诊、预约就诊、签约优先”的服务模式,减少医患双方的接诊和就诊盲目情况,减少居民候诊时间,增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的计划性,极大方便患者,解决了就医能问题。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