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解析:
鉴别诊断
急性胰腺炎须与如下疾病相鉴别:
急性胆囊炎 患者右上腹胀痛或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黄疸。查体墨菲征阳性,B超可确诊。血清淀粉酶可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
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患者多有上消化道溃疡病史,常因进食不当而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可呈板状腹,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血淀粉酶虽升高,但不超过500 U/L。
急性胃肠炎 该病患者有不洁饮食史,上腹部疼痛为阵发性,可伴恶心、呕吐和腹泻,呕吐后腹痛缓解;而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剧烈,向腰背部放射,呕吐后腹痛不缓解。急性胃肠炎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心肌梗死 患者多有冠心病史,突然发病,有时疼痛限于上腹部。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图像,可明确鉴别。血清心肌酶升高,但血尿淀粉酶正常。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诊断要点:
病因 急性胰腺炎常见的致病因素为胆道结石、饮酒、十二指肠液反流疾病、上腹部创伤、胰腺血循环障碍、暴饮暴食、感染、药物、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等。我国最常见病因为胆石症(包括胆道微结石)、酒精、高脂血症。故对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的患者,需警惕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诊断要点 对以腹部疼痛为主诉来就诊的患者,接诊医生需考虑的病变脏器主要为胆囊和胆管、肝脏、胃肠道、胰腺、心脏、肺部、肾脏、阑尾以及动脉瘤,通过伴随症状、发病前状况及辅助检查,一般均可对病因做出大致判断。
急性胰腺炎患者年龄一般在20~50岁,有胰腺炎或胆石症病史,或是近日有饮酒史。其主诉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轻者仅有上腹部不适,重者可呈持续性剧烈疼痛,甚至为刀割样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和双肋缘,多伴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体格检查有上腹部压痛,轻者仅为上腹部轻微压痛,重者可呈急性腹膜炎体征;肠鸣音多减弱或消失。严重的出血性胰腺炎可合并腹膜后出血而出现Grey-Turner征(双侧或者单侧腰部皮肤出现蓝-绿-棕色大片不规则瘀斑)或Cullen征(脐周围或下腹壁皮肤发蓝)。
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持续性中上腹痛的临床表现是最重要的,进一步检查血清淀粉酶增高、影像学改变,并进一步排除其他疾病,可以诊断本病。血清和尿淀粉酶值越高则诊断越明确,但淀粉酶升高的幅度和病情严重程度不成正相关。CT扫描不仅能诊断急性胰腺炎,而且能为鉴别水肿性和出血性坏死提供很有价值的依据,在胰腺弥漫性肿大的背景上若出现质地不均、液化和蜂窝状低密度区,则可诊断为胰腺坏死,是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指征之一。一般急诊患者,CT平扫多可反应病情,必要时可行增强CT以进一步明确。
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疗中,必须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对该病的严重程度评估指标进行相应评估,以免病情发生恶化时因诊治延误而耽误疾病的治疗或转诊时机。
治疗注意事项:
急性胰腺炎的初期治疗最主要的是禁食水、胃肠减压和补液治疗。对于症状较轻、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腹胀不明显的时候,也可以酌情考虑不予胃肠减压。诊断明确后,可以给予注射盐酸哌替啶(杜冷丁)镇痛治疗,注意不要给予吗啡以免引起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而加重病情。其次便是给予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并结合中医中药治疗以促进病情转复。需注意的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保守治疗中病情恶化的,给予及时转诊以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