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透明是法治**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最近最高法扩大判决文书公开范围。公开透明这股清风也吹进了医疗领域,深圳规定全部病历向患者公开。
患者无疑是该举措最大的获益者。这意味着,患者可以获取以前无法获取的信息,知情权得到彻底保障。但对于医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挑战。所有诊疗活动都被晒到太阳底下,供挑剔的患者来“挑刺”.一不小心,很容易给患者留下“把柄”,惹上麻烦。因此,医生必须谨言慎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丝不苟写病历,兢兢业业看病人,从而提高诊疗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但这会不会导致医生产生少写或者选择性书写的倾向?仅记录体温、血压、检验报告等客观又具体的生理指标变化,而把主观思考过程、不同医生的观点碰撞等内容隐去。而实际上,这部分内容不论对医患双方还是医疗行业,都是最有价值的。
另外,诊疗需要假设,诊断或治疗方案被其他医生否定或纠正,既属司空见惯之事,又是医疗技术发展的动力。部分医生难免会对病历全部公开顾虑重重,若如此,他的诊疗会不会变得中规中矩,不敢探索与创新,这不利于找到最佳诊疗方案。
我们来看看医生们怎么评价这一政策。
@四季之首:一定会有碍医疗技术的发展!
@祁连静玉:想起来创新,做起来恐有创伤!在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处方上性别错误都被误解为不负责任,而况成千上万字的病例乎!?
@阿沈:有点重蹈举证倒置的老路,准备把医生推向悬崖。
总之,这一举措对医生来说是提出了而更为苛刻的要求。
总之,“全部病历公开”政策的***只是开头,将来是因公开透明赢得了更多患者的信赖还是让以患者**不断,尚是未知。可能只有医生敢于担当,患者善于理解,才能确保“全部病历公开”行稳致远。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