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北大医院刘玉村:医改怎样围绕“人”去改?

北大医院刘玉村:医改怎样围绕“人”去改?

2016-08-09 20:11 阅读:1368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人”,简单的一撇一捺,却是医改的核心。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接受了某医疗网站的专访,从各个层面谈到了他对医疗健康行业中“人”的理解。

    “人”,简单的一撇一捺,却是医改的核心。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接受了某医疗网站的专访,从各个层面谈到了他对医疗健康行业中“人”的理解。

    充分授权增强院长自主性管理权 政策把握好“度”

    作为医院院长,有时权利很大,有时权利也很小。院长想招医生,有关部门说没有编制;院长想提高医护人员待遇,有关部门说不能超过某个额度……

    对此,刘玉村指出,作为一院之长,院长是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但是院长也同样具备国家意识。在这一点上,**应该相信医院院长有能力,也有素养站在国家的高度看待问题、把握问题。“这些具体的细则和事情交给我们处理,**大可放心,但是具体什么应该交给我们处理,政策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这是改革中需要体现到的。”

    小编以为,在充分授权增强院长自主性管理权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监管预防**。增强院长自主性管理权,确实能实现对医院高效与有利的管理,但在当前中国的医疗体制下,医院院长面临的诱惑很大,医院院长**也频发,所以加强监管很重要。

    相比编制 技术才应该是衡量医务人员价值的尺度

    2015年7月2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09—2014)》。报告认为,新一轮医改进展总体良好,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满意度有所提升,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有所缓解。但医改对“人”的重视不够,影响改革效果的实现。改革尚未充分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务人员对医改政策措施的知晓度和认可程度仍需提高。

    近年来,受制于编制问题,编外和编内人员在薪酬水平、晋升职称、进修培训、学术地位、养老等方面均不尽相同,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此,刘玉村认为,人的价值并不是由编制决定的,相比编制,技术才应该是衡量医务人员价值的尺度。除了尽可能公平外,刘玉村还建议,在医院能承受的前提下,提高医护人员的工资性收入,逐步切断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开药、检查收费之间的联系。当然,在提高医务人员劳务收费的同时,必须把虚高的药费、器械费和检查费降下来,怎么降,这需要科学研究。不能这边提了,那边没降,结果医疗费普涨,那就背离初衷了。

    小编以为,医改关键在于调动医生的积极性,而建立合理的医生薪酬体系,让医生自由流动,才能调动医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客随主便 像招待客人一样去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今年5月以来,北京多家医院陆续推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旨在解决患者普遍反应的窗口挂号排队长、缴费排队长、患者持卡过多等问题。然而,作为公立医院标杆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却尚未全面推行“非急诊预约挂号”.这其中原因何在?作为院长的刘玉村指出,“非急诊预约挂号”是件好事,从医院的角度来讲,这也是节省资源、提升效率的一个好办法。但是,在推行此措施的过程中也要兼顾到部分中国老百姓的习惯。“有些老年患者习惯现场挂号,有些则是‘临时起意’,想到要去医院看一看。对于这些人,我们也希望做到让他们满意,不失望而归。”

    在刘玉村看来,衡量一家医院的标志有很多,但患者的满意度无疑是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虽然清楚现今的医疗技术无法实现患者的所有治疗需求,但刘玉村仍认为应该用完善服务和医技让患者尽可能满意。他这一观点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门诊大厅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尊敬的来者,不论您因为什么来到北大医院,您都是我们尊贵的客人,您都应受到礼遇”.

    小编以为,如何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应该是所有医院应该思考和反思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礼遇,这里包括医生,也包括患者。医学除了技术以外,更需要有人文精神。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