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两会都是一场政治盛宴,代表特定人群利益的各方代表都积极建言,展开利益博弈。3月7日,本应代表医生利益的钟南山却表示,“原来说医改进入了深水区,我觉得现在已经不是深水区,而是溺水区。医护人员本来应该是医改的主力军,现在却成为阻力军”,让人大跌眼镜。
中国进行医改已成共识,是大势所趋。但既然是改革,就必定要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也必定会有人阻挠。但要说医护人员是医改的阻力军,这种提法还是第一次。因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的医疗服务体系,之所以能够像现在这样高效、经济的运转,是建立在医务人员高强度劳动、低工资收入之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只盼深山出太阳”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成为医改的“阻力军”呢?
但人民网的评论却表示,医护人员沦为医改的阻力军,并不值得意外。一方面,部分医护人员在以药养医、乱开“大处方”中不当得利,不愿回到贫苦的过去。另一方面,在医患矛盾日益加剧的今天,医护人员又期冀通过医改,增加自己的安全系数和职业美誉度。因此,医护人员虽然对医改双手赞成。但医改条款中,一旦出现不利于自己的条款,医护人员就站出来,拼命制造阻力。在物质社会,人都有逐利的本性,都希望避重就轻。因此,对不符合自己预期的医改条款提出异议,再正常不过。
其实,真正从现行医疗体制中获益的医护人员是极少一部分人。仅有很少的医务人员得到了大笔的灰、黑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和大医院一线的医务人员都处在“水深火热”中,也期望改变。而目前医改的意见和方案中的一些措施,明显是分流了卫生主管部门的权力,这是他们不愿意的。所以,医改的最大的阻力应该是一些不喜欢失去权力的卫生官僚集团,少部分既得利益的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但这些人言改革时,并不谈这真实的目的(拿不到桌面上),而以损害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利益等为借口,来阻挠改革,因为只有绑架了国有的医院、为人医病的医务人员、社会大众,才能达到他们和改革要价的目的。
改革都是一个“有破有立”的过程,需要政治家秉承兼听则明的原则,对于那些混淆视听、甚至别有用心滋扰改革的观点,要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予以反驳,绝不能因此而影响改革的决心和步伐。另外,还需要政治家拿出勇气,下大决心去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才能让医改取得成功。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