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技术
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1.治疗方法
(1)器械选择:根据患者体形及X线片所示锁骨形态选择适宜的锁骨端提钳及克氏针。
(2)患者取坐位:采用仰卧位时,患肩应接近手术床的边缘并垫高约30度,肩胛冈上缘悬空,以利于克氏针从肩后侧穿出。
(3)采用肩部手术常规消毒。
(4)复位与固定(以端坐位治疗右锁骨骨折为例)。
①钳夹远折端:用锁骨端提钳于远折端前后缘距近折端约一厘米左右由上向下刺入皮肤,进而沿远折端前后缘向深部滑动,直至钳齿尖深度达远折段上下径l/2~2/3时,扣紧钳齿,使钳齿夹持住远折段。
②回旋骨折端:术者用左膝部向上轻顶患者右肘部(或令一助手托起),左手提端提钳带动锁骨外折段先向后轻轻牵拉,紧接着向上提拉,同时右手拇指捏住近折端向下前方按压,使远折端绕过近折端的阻挡达到近折端的前上方。
③逆行穿针:确定髓腔的位置,将克氏针刺入髓腔内,用骨锤击打针尾,至阻力明显增大时,改用骨钻带动克氏针钻入,边进针边调整方向,从锁骨外侧向后的弯曲处突破,并从肩锁关节内侧3厘米以内、肩胛冈上缘穿出皮肤。用骨钻自肩胛骨上缘夹持并带动克氏针向后退,直至针尾平外折端断面。
④骨折端复位与固定:持端提钳提起远折段向后下绕过近折端,当远折端达近折端后下方时,左手持端提钳带动外折段向上提拉的同时向外牵拉,同时矫正侧向移位与重叠移位,复位准确后,助手用骨锤自外向内击打克氏针使其顺行进入近折段髓腔。
⑤复位与固定成功后,手法检查骨折端的稳定性,将针尾折弯剪短、锉平埋于肩胛骨上缘皮下。手法理顺骨折端周围旋转移位的骨片,顺皮纹方向捏挤针孔使其自然闭合,消毒,无菌包扎。检查桡动脉搏动,颈腕带悬吊前臂。结束手术。
1.关键技术环节
①锁骨端提钳夹持锁骨远折段时,钳夹点应尽量位于喙锁韧带粗隆内侧,以利于回旋提起远折段;提起远折段时应将远折端自近折端后下方回旋上提,并用另一手拇、食指向下前方按压近折端以利于远折段避开近折段的阻挡回旋提起至皮下。
②克氏针刺入远折端时,应用克氏针在骨端滑顶的方法,当针尖触及髓腔的周壁均有阻力感时,手下有明显涩滞感,方可进针,进针方向应尽量调整克氏针沿肩锁关节方向自内向外穿出,以针尖自肩锁关节后内方3厘米以内、肩胛冈上缘穿出皮肤为宜,以利进一步将克氏针进入近折段髓腔。
③复位时,按骨折断端类型及移位方向复位,同时要注意持锁骨端提钳向外牵拉锁骨远折端以矫正其重叠移位。
④复位的判断方法是:手下触摸锁骨骨嵴连续,无成角畸形时,即证明复位良好,方可将克氏针顺行击入或钻入近折段髓腔。
2.特色
本技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痛苦小,骨折复位好,愈合快,并发症少,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生活能完全自理不影响做一般的工作。
3.注意事项
(1)内固定克氏的选择,应据X线片所显示锁骨髓腔粗细而选择直径2~2.5毫米克氏针,过粗则进针困难,过细则抗应力差,易发生成角及旋转移位。
(2)操作中锁骨端提钳应夹持锁骨远折段前后缘上下径的l/2~2/3为宜,过深易伤及锁骨下血管、神经,过浅则夹持不牢固。克氏针刺入皮肤时,应严格控制其深度,防止发生意外。
(3)手法理顺粉碎性骨折片时,切勿用力按压,以免损伤锁骨下重要组织。(摘自《骨伤科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