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的群体?
又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有人说是天使,有人说是***!
先看看被怎么描述的吧,以下是经常被赋予的十种社会形象,你或许也中过其中之一!
1、终极模范
某人评上优秀医生,事迹材料写到:他手机24小时开机,单位随叫随到,病人全天可找,经常吃住在单位。
评论:不知道这位医生有没有妈,怎么喊他回家吃饭!
2、武林至尊
某报宣传:北京某医院专家,年过八旬依然站立在手术台上为病人手术,而且边手术边教导周围的学生。
评论:八旬的专家你能不能给年轻人一个上台的机会?
3、人间神仙
可以冲破最基本的医疗规律,仅让患者花四毛钱就治好了多年的高血压,患者家属感激不尽。
评论:估计下一次就是三毛钱治好癌症了!
4、虎爸狼妈
在某次评比会上,夫妻俩人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孩子上中学了,从未接送过,家长会一直由保姆替开。
评论:他们的孩子应该是《连狗都讨厌的医生爸爸、妈妈》的作者。
5、机器人
经常看到讴歌某医生,常常使用“他连续工作50个小时,轻伤不下火线,挽回数十个生命”的词句。
评论:目前能够连续正常高效运转50个小时的机器人都难得!
6、苦行僧
为了给一个小患者手术,跪在手术台前,半个小时不动,任凭地板多么坚硬和冰凉。
评论:手术不知道到底多复杂,不过大家看到的都是“跪”字!
7、圣斗士
某某医生从医50载,从未被投诉过一次,患者满意率百分百,百姓称赞,家属好评,从无差错。
评语:真不知道这是形容一个活着的医生所用词语!
8、华佗在世
患者辗转几十家医院,碰到各种困难和坎坷,自从来到这家医院碰见这个神医,药到病除,易如反掌。
评语:表扬自己无可厚非,其他医院和医生全部无端中枪了。
9、国民义子
某某主任视病人如亲人,在他父亲八十大寿那天,因为病人心情不好,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留下开导患者。
评语:这个病人真找到了一个孝顺国民“义子”,突然觉得心情好复杂!
10、活菩萨
某医生,碰见需要的患者,捐钱捐物,为患者买衣做饭,甚至节衣缩食,帮助患者筹措手术费。
评语:此信息绝对不能让丐帮兄弟知道!
经过上述这些形象塑造,大家会对医生产生一个什么印象?
为了患者可以不眠不休,甚至不用吃饭、24小时随叫随到、药到病除而且还能免去费用甚至伸出援手!
这真是好大夫?未必吧?
话锋一转,如果正常工作的你,做不到以上十种人那样,岂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即将成为***?
难怪有的医生说,医闹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道德绑架。正是有些时候大家认为医生的超常态是常态,把医生描述成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从而无限拉高了患者的就诊期望值。也有个别人还真以天使自居,于是:
有人不分黑白昼夜的打医生手机,当成私家御医;
有人认定中午医生看不完门诊就吃饭是冷漠无情;
有人觉得小手术出点意外和差错就是不可原谅的;
还有人……
因此,当一个职业被无限美化时,就存在被魔化的危险。
对“白衣天使”的期望值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对这个群体产生更高的苛求。
其实,
医生也是社会一分子,
我们也有七情六欲;
我们也上有老下有小;
我们也得一日三餐;
我们也需要经历不断学习、不断犯错、不断提高的过程;
我们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物质追求。
因此,
医生也是一个普通职业,说成“白衣天使”是因为他的职业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然而,不能因此就对这个群体无限美化,要求无限抬升。
医生既不是神仙,也不是菩萨,更不是机器人!
若爱,
还是把我当人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