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强”多点执业政策在浙江省正式开始施行。杭州各个区卫生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都说:“来咨询的特别多。”其中江干区卫生局共接到了200多个咨询电话。医生的微信朋友圈中也满是转发的各种关于这项政策的消息。不过,总体来说,医生心动的多,行动的并不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申请的医生有何顾虑?
为什么说这是“史上最强”多点执业政策?因为医生们可以不和原单位打招呼,就能到邀请他的医院给人看病,而且浙江省12.5万的医生都能享受到这一政策。
3月2日是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第一个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在杭州下城区卫生局提交了资料。10分钟后,该卫生局就将他的材料登记备案。理论上说,他在3月2日当天就可以开始去申请的医院上班了。
政策中规定,卫计委门要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下城区10分钟搞定的工作效率,很让人点赞。
不过作为第一位响应政策的人,这位医生很低调,执意不愿意透露姓名、原所在医院以及将要执业的另一家医院,“还是有些顾虑的。”他说。
他是一位男医生,50岁出头,是一名内科主任,他申请的多点执业医院是位于杭州下城区的一家民营医院,所以他才到杭州下城区卫计委门申请。
为什么选择来杭州下城区的这家医院执业?这位内科主任说,之前与这家民营医院就有一定的接触了,对医疗环境、医疗配套,以及同事们都很满意。“我和所在的医院领导都做了说明,他们表示支持多点执业。”这名医生说,虽然按照政策他完全可以一声不吭地完成登记,但他还是打了招呼。
接下来,他会在一周的时间里,拿出一到两个工作日,专心在下城区的这家民营医院里上班。对于那些习惯让他看病的老病人们来说,也不用专程赶到萧山去了。
3月4日,一位女中医也在下城区卫生局进行了多点执业的登记备案,同样,在10分钟之后,登记事宜办妥。
申请者多为老中医
浙江省3年前***过多点执业政策,因为限制不小,所以申请者大多是老中医,原因很简单,中医坐诊时,对设备、人员的配备等需求不多。
本周去申请的还是以中医师为多。看来大家想在周边小医院,就能找到大医院的名医,特别是名西医,目前还是比较困难的。
现在,政策对于执业医生的条件放开,西医们也开始积极准备了。据悉,一位在杭州名气颇大的牙科医生,准备和他的团队全体成员一起登记多点执业,组团轮流到别的医院坐堂。
这样的团队多点执业,目前还不多见,对病人来说,原医院一号难求的专家号,在民营医院、社区医院,居民挂他们的号子会相对容易。
咨询者众多 以中医为主
“这两天我的喉咙都说哑了。”杭州江干区卫生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每天她都要接几十个电话,都是辖区医生们询问多点执业情况的。
“大家问得最多的,就是多点执业申请要准备哪些材料。”打***话咨询的,80%以上都是中医,“算了算人数,这几天有近200人来问了。”后来工作人员干脆把各家医院的联系人都拉在一个qq群里,在这里向大家统一解释常见问题。
3月4日,同一家医院的50多名医生一起赶到了江干区卫生局,想要办理多点执业的申请,“不过他们的材料没有拿全,只能回去再准备准备。”其实根据相关政策,准备的材料并不多,只要准备身份证明、《医师***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书》、申请表、健康体检表等就行了。这次50多人抱团申请,可见医生们对多点执业的热情之高,同样也能看出社区医院、民营医院等对有水平、有名气的医生需求之大。
上城区卫生局这几天也很忙,不过来这里申请的医生,都是3年前通过了多点执业申请的老中医,现在来申请增加新的执业医院点。“之前,中医堂馆的多点执业比较流行,现在点数不限制,他会来申请增加。”工作人员说,除了这些申请点的增加外,他们同样也要面对每天几十个的咨询电话。
“多点执业”话题仍带有敏感性
在浙江的医疗圈里,“多点执业”这个话题仍然带着一些敏感性。
作为“单位人”的医生,选择了多点执业似乎就被贴上了一个“不忠”的标签,已经多点执业的医生大多对自己的情况表示缄默。
对更多不愿曝光的医生来说,多点执业还将考量他们的工作精力分配、医术水平高下,自然这也是一种新的压力。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