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肾内科医学进展 > 中国肾内科:整体水平被日本甩开16年

中国肾内科:整体水平被日本甩开16年

2015-02-09 16:50 阅读:1347 来源:健康界 作者:学**涯 责任编辑:学海无涯
[导读] “现在医院都讲经济效益,而病人做这种手术没啥材料不挣钱,很多医院治疗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只能说慢性肾病治疗回馈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安慰,当然也可以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张凌向健康界坦言,目前国内医院在慢性肾病领域病人的整

    “现在医院都讲经济效益,而病人做这种手术没啥材料不挣钱,很多医院治疗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只能说慢性肾病治疗回馈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安慰,当然也可以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张凌向健康界坦言,目前国内医院在慢性肾病领域病人的整体治疗情况并不理想。

    惊讶:日本专家没想到的中国现状

    2006年,张凌去日本学术交流时,顺便带去了一些慢性肾病患者身体畸形的照片,希望借此听听日本专家的见解。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专家们看到图片后十分惊讶,问怎么会有发生如此严重的情况,均表示没有见过,且不应该出现。“在日本他们的慢性肾病指南应用得非常好,推广效果好,病人的手术率很高。”

    按照张凌的说法,慢性肾病本来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一种疾病,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然而在中国,由于医生和病人双方认识程度普遍不高,导致疾病的致死、致残率非常高。目前国内病人的透析存活期短,主要原因还是手术率不够,治疗率不够,整体治疗水平相当于日本1998年的状况。

    “其实还是重视程度不够”,说起目前国内的状况,张凌很是无奈。“一方面,医生和患者的认知率都不高,不过我个人倒觉得,医生是主要原因。”慢性肾病由于是慢性病,等病人真正开始治疗时,可能已经存在多个并发症,是一个需要多学科治疗的疾病。据张凌介绍,现在基层医疗机构在慢性肾病防止方面尤为欠缺,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技术水平都是个很大问题。“比如血液透析室,很多县级医院也按照要求建起来了,但是医院可能就没有肾内科,只能从某个科室抽调内科医生任职。这些医生并不擅长肾病专科,只会处理一些急救的突**况。这样一来,就谈不上精准治疗了。”

    “另一方面,就是经济原因。但我不认为这方面占据多大比重,因为手术花钱并不多,几千块钱就够了。”张凌进一步解释说。

    触动:病人9年身高缩减23cm

    由于认识程度不高,慢性肾病病人中十有八九延误治疗,导致了骨骼畸形等严重后果。张凌告诉健康界,自己看到过很多这样的病例。“你看这个病人,1998年开始透析,当时身高175cm.到了2007年的时候,由于骨骼变形,身高只有152cm.”张凌说当时看到这个病人很是触动,也坚定了自己做研究的决心。

    “为什么这个研究被评为惠民型奖呢?其实,促进病人生活质量是研究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11月末,由张凌主持、副主任医师姚力及李文歌教授主要参与的“不同甲状旁腺切除术式治疗难治性肾性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刚刚荣获“2014年度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惠民型重大科技成果”.

    说起这个奖项,张凌表示,在慢性肾病方面,国内科研涉及更多的是基础研究,像自己这样做并发症方向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而慢性肾病病人并发症恰恰又很多。

    帮扶:很多省市首例治疗技术空白的填补

    据悉,中日友好医院于1992年就成立了大型血液透析中心,一直在和全世界透析质量最高的日本保持合作,现已成为单点项目做得最多、最好的医院。作为全国最大的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基地,该院已经和全国80多家医院有过学术交流。张凌说自己经常也会出差到别的医院去讲课培训。

    “这种治疗方式在当地却是首例,被视为技术空白的填补。”

    2013年1月20日,贵州省肿瘤医院成功为一名42岁男性患者实施首例甲状旁腺全切除术;2013年2月20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借鉴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经验,率先在湖南省内开展甲状旁腺切除术及自体移植术,以填补省内技术空白…张凌告诉健康界,这样的例子其实更能直观地折射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缺陷。“上次从徐州来了一个病人,见面时直接说自己是我的第11个病号。”张凌介绍说,很多病人都是经过病友推荐来到中日友好医院的。

    从来不缺病人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幸福同时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悲哀。张凌说本科室床位常常被占满,很多病人不得不转移到别的科室。非常希望当地医院未来也能够治疗这种疾病,能够老百姓的就医需求。然而目前的情况确实非常堪忧,张凌摇摇头表示,现在很多三级医院都没有开展相关工作,而且出去做些短期培训效果也不一定很好,现在正在出书,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医疗同行。张凌最后感慨:“透析类科室有点类似基层医疗单位,高层次的人才不愿去,科研重视程度也不高。总之还是希望国家或者医院鼓励具有研究能力的医生能在这种科室做些研究,出些成果来惠及患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