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细菌学的相关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此后不久该发现即在国际医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它对消化病学、特别是胃十二指肠病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鉴于该发现的重要价值,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这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Hp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近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和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的发病亦有密切关系。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 已经将Hp定为Ⅰ类致癌原。
Hp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由于这一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和并发症发病率极高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溃疡病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大大减少溃疡病的并发症的发生和复发,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一发现还启发人们去研究微生物与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关系。人类许多疾病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氏病、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虽然这些研究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但正如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Hp的发现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