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5+3”将成医学生培养主流模式(2)

“5+3”将成医学生培养主流模式(2)

2011-12-09 09:12 阅读:8869 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怎样成为一名医生?在我国,通往罗马的路有很多条。最常见的是在医科院校读几年书,毕业后再接受几年临床训练。然而,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学者尖锐地指出,长期以来,教育部门管辖的高校教育和卫计委门管辖的毕业后教育,就像不同厂家生产的手机充电器,互不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地方“样本”

    上海市:

    “行业人”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自2010年起,上海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统一实施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实行该项制度之前,上海市群众小病涌向大医院的现象还很普遍,阻碍了合理梯度就诊秩序的建立,也导致看病难的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不但是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需要,也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引导医疗服务重心下沉,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重要措施之一。

    基于上述考虑,2010年,上海正式在全市开展统一模式、统一准入、统一考核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岗位聘任和晋升临床专业技术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从当年开始即不能再聘用未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临床工作。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完善培训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为具有医学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毕业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至少培训3年、2年、1年后,方可申请参加全市统一的住院医师培训结业考试。开展培训医院资质认定,首批39家大学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获得住院医师培训资格,培训对象进入39家培训医院实行集中统一培训,其余医疗机构不再具有住院医师培训资格。为保证培训质量,制定了统一的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开展了带教师资培训,建立了培训质控体系。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人事政策方面,培训对象以“行业人”身份接受培训,与培训医院签订培训及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委托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培训结束后合同自然终止,培训对象自主择业。工资社保政策方面,培训期间计算工龄,按培训医院同类人员标准发放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其水平高于当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入职收入水平并逐年提高;培训期间依法参加并享有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公积金等社会保障。经费保障方面,明确**、培训医院和用人单位共同分担的原则,**承担培训设施购置、培训对象基本工资等费用;培训医院承担培训对象绩效工资;用人单位录用完成培训的住院医师后,按照培训成本出资补偿。

    三是推进培训与专业学位衔接。在教育部支持下,上海市于2010年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衔接改革试点,成为最早启动的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之一。改革试点的核心是“三个结合”,即研究生入学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像结合、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相结合。接受培训的本科生,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后,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住院医师,又是硕士研究生;完成培训后获得“四证”,即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已顺利招录3827名住院医师培训对象;本科学历的培训对象中,702人同时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

    北大人民医院:

    临床技能有明确培训要求与认证标准

    针对当前医学生临床实践弱化的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建立了以综合素质提高为基础的三系合一课程体系,包括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为蓝本的临床医学教育专业体系,涵盖培训、考核、认证三大体系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以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的职业精神实践体系。

    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临床技能为中心,将理论学习、模拟训练、临床实践3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该培养体系有以下特点:对医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有明确培训要求与认证标准,每项临床技能的培训流程采用阶段学习、阶段认证的制度,医学生只有通过认证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以确保教学质量与患者利益。整个培训流程是:理论学习→理论考核认证→模拟训练→考核认证→临床见习→考核认证→临床实习→考核认证。这种培训模式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人员需要培训的内容不同,但培训的流程相同。通过创建覆盖临床医学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的临床技能教学环境,并贯穿全学程,部分解决了目前医学模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川省卫生厅:

    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有“三招”

    四川是基层卫生工作大省,有乡镇卫生院4685个,居全国第一;村卫生室37858个,居全国第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50个,居西部第一。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省基层卫生队伍培养和建设较为滞后:城乡基层共有医疗卫生人员8.2万人,仅占全省32万医卫人员的1/4,却承担了全省43%和46.8%的门诊和住院服务;近7万名乡村医生中,尚有60%的人员无中专及以上学历。

    为此,四川省加快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用“三招”取得明显成效。

    早动手,推动全科医生培养。2000年卫计委出台《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后,四川省在政策、条件尚不明晰的情况下,提前抓培训体系建设。一是抓师资储备。分批从高校、医院选派30余名师资到卫计委接受培训,分4批次选派85人到美国接受师资培训,到2006年年底,全省已储备全科师资1681人。二是抓基地建设。自2004年起,四川省对高校附属医院、三级医院和示范社区卫生机构进行整合,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培训网络。2006年到2010年,全省完成城市社区全科医生岗位培训10194人,居全国第二,提前实现每万名城市居民配备2名全科医生的目标。2009年,率先在国内启动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培训。

    实行“三个挂钩”,加快住院医师培训。2011年,四川省实行“三个挂钩”,强力推进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一是与市卫生局目标管理绩效挂钩,把招录指标和管理责任落实到市卫生局医改任务,改变过去市卫生局游离于培训工作“体外”状况;二是与医务人员职称挂钩,规定三级医院自2011年起、二级医院自2013年起,新进医学生必须参加培训,否则不予受理职称晋升申报;三是与医院等级评审挂钩,凡未建成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工作的,一律不予受理三甲医院申报和复评。目前已实现所有三甲医院新进入员全员参训和65%的县级医院新进入员参训。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村医技术水平。为解决乡村医生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四川省因地制宜采取送教上门、技术下乡两项措施。2006年,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省卫生厅在全省523个乡镇卫生院设置视频教学点,“乡村课堂”教学模式让村医就近分段学习,当年招生7200多人。通过3年学习,共有6400多人取得中专文凭,合格率为88%,居全国第一。同时,每年筛选10项村医急需、基层实用的卫生技术,让村医就近学习。5年来向村医推广适宜技术50项。

    首都医科大学:

    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学校的光荣

    首都医科大学坚持一定规模的5年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必修全科医学课程,坚持社区实践经历。在毕业后,鼓励医学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业,学校特别表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首医大的光荣。

    面对北京郊区农村医学人员非常缺乏的现实,该校建立了针对郊区农村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两层三类”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体系。“两层”是指5年制本科和3年制专科两个培养层级;“三类”是指在两个层级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定向区县级医院的本科培养,定向平原乡镇的专科培养和定向山区半山区乡镇的专科培养。通过订单式培养,基本上解决了医学生“下去”的问题。

    针对这三类学生,该校分别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临床医学本科5年:面向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师趋向,进行基本素质、医疗素质和临床能力培养;临床医学专科3年:通科培养,掌握全科理念和群体卫生知识及社区卫生能力;对面向山区半山区的专科生强化护理、康复、理疗、药事等多种常用技能的培训,以适应在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需要。

    该校还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建立了专门的临床基地,这些基地建在条件适合的郊区县中心医院,由当地**与学校共建。目前,已建立6个远郊区县临床医院基地。

  • 1
  • 2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