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美国心脏病学学院联合主办的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上公布的RIBS V研究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吸烟史、狭窄和有无糖尿病后,与使用药物洗脱球囊治疗相比,使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金属裸支架支架内再狭窄,1年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显著更大。
这项前瞻性随机研究由马德里圣卡洛斯大学临床医院的心脏介入医生Fernando Alfonso及其同事进行,他们在2010年至2012年从25个西班牙医学中心入组189例年龄20~85岁的金属裸支架狭窄>50%的心绞痛或无症状性缺血患者。94例患者随机接受Xience Prime依维莫司洗脱支架(Abbott Vascular)治疗,95例接受SeQuent Please紫杉醇洗脱球囊(B. Braun Surgical)治疗。基线时,两组的阶段内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测量值相似:支架组和球囊组的参考直径分别为2.63 mm和2.62 mm,病变长度分别为13.8 mm和13.7 mm。支架组患者的年龄比球囊组明显更小(64岁vs.67岁)。此外,支架组曾吸烟的患者比例高于球囊组(75% vs. 59%)。球囊组8例患者最终交叉至支架组,支架组无1例患者交叉至球囊组。共获得170例(92%)患者的1年随访数据,在意向治疗分析中计算结果。
支架组和球囊组的阶段内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2.36 mm和2.01 mm,病变内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2.44 mm和2.03 mm,这两个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1年随访时两组的再狭窄(管腔直径狭窄>50%)发生率均非常低:支架组4.7%,球囊组9.5%。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中位阶段内晚期管腔丢失(手术完成时与1年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的差异)非常小,组间差异不显著。支架组和球囊组的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04 mm和0.14 mm。
两组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相似:支架组和球囊组分别有94%和91%的患者在治疗1年内死于心脏相关原因或发生心肌梗死(MI)或靶血管血运重建。此外,两组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也相似(6% vs. 12%)。球囊组4例患者死亡,支架组无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亡由非心脏原因引起。支架组和球囊组分别有4例和3例患者发生急性MI。支架组和球囊组分别有2例和6例患者进行靶血管血运重建。(一些患者发生1起以上不良事件)。
研究者表示,在金属裸支架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中,药物洗脱球囊和依维莫司洗脱支架的临床治疗效果均非常好,并且血管造影结果也非常好,晚期管腔丢失率非常低,再狭窄率也较低。未来需开展样本量更大且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以明确这些优异的晚期血管造影结果是否最终可转换成临床获益。同时,对于不适合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而言,药物洗脱球囊可能是非常好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