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7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指导、卫计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内镜诊疗管理和技术交流大会在京召开。“我国可开展消化内镜诊治的医院比例偏低,可开展高级消化内镜诊治的医院比例更低;大部分消化内镜医师培训采取师带徒模式,规范化培训制度尚未建立。”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组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科主任李兆申披露了全国消化内镜医师执业情况普查阶段性结果。
上述普查由卫计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中华消化内镜学会牵头组织,旨在建立消化内镜医师国家数据库,为遴选四级消化内镜技术培训基地提供依据,为我国建立消化内镜专科医师资格认证和准入制度服务。普查从今年3月启动,截至目前,共完成了19个省(市)共12383家医院的调查。
调查显示,19个被调查省(市)共有14025名消化内镜医师,仅占全部医师的2%;消化内镜医师以本科学历为主,基本未经过规范化内镜技术培训。“我国消化内镜诊疗例数全球最多,但新器械、新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医疗投入和科学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整体诊疗水平有待提高。”李兆申表示。
在12383家医院中,有3325家医院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占总数的26.85%;其中能进行肠镜检查的不足2/3,开展高级消化内镜诊治医院比例则更低,可进行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医院占19.43%,超声镜仅占7.34%.被调查医院开展消化内镜诊疗例数中,常规胃镜占80%,常规结肠镜占19%,逆行胰胆管造影、常规超声镜和小肠镜开展例数极低。
李兆申建议,应加大教学投入,建立规范化培训中心,加快人才培养,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尽快推广高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