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儿科医学进展 >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分型论治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分型论治

2012-05-08 10:41 阅读:3096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个别较重患儿可危及生命。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个别较重患儿可危及生命。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989年后手足口病的流行多以EV71型为主。经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致病,目前无特殊治疗,主要给予消毒隔离,抗病毒及维生素支持等对症处理。研究证实,中医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2009年起上海市卫生局、广东省卫生厅发布了相关中医防止手足口病指南,建议临床医生参考使用中医药疗法。但目前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不规范、不全面、涉及方药较为单一、治疗法则不确切等问题。这已远不能满足临床辨证之需要。为此,笔者通过防止本病的大量临床观察和实践,结合现代报道及古典医籍综述,将本病中医分型分为8型,期望能指导中医药治疗,为客观判断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06~08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传染科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80例,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5岁,平均2.4岁;病程1~4 d,平均2.2 d。对照组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14个月至5岁,平均2.7岁;病程1~3 d,平均1.8 d。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综合临床资料,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分析总结,确立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则及中药制剂:
    (1)普通型:
    ①邪犯肺卫: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仅见于咽部散在疱疹,咽痛,手足斑疹隐隐或无斑疹,微恶风寒,可伴有咳嗽、流涕症状;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加减。
    ②肺胃热炽:证候:壮热,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疹色淡红质润,疱液清亮,口渴,大汗出,大便秘结;面赤,舌红苔黄燥,脉数有力。治法:辛寒清气,泄热解毒。方药:白虎汤加减。
    ③气营两燔:证候:壮热,手、足、口腔及臀部可见大量斑丘疹或疱疹,可融合成片,疹色赤紫,泡疹液浑浊色红,心烦躁扰,口渴,神志昏;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数。治法:清营凉血解毒。方药:化斑汤加减。
    ④湿热交阻:证候:低热起伏,疱疹分布稠密,疱疹色泽紫暗,疱液浑浊,纳差,恶心,呕吐泄泻;舌质红,苔黄厚腻或薄簧腻,脉滑数。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⑤心脾积热:证候:以口腔内疱疹为主,溃破后形成溃疡,疼痛流涎;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心烦口渴,意欲饮冷,吐舌弄舌,便干溲赤;舌尖红,苔薄或薄黄,脉数。治法:清心泻脾,降火解毒。方药:导赤散合清热泻脾散加减。
    ⑥肺胃阴伤:证候:热退疹消,咽干口燥,手足心热;食少纳差,干咳少痰,或咳痰不爽;舌红少苔或无苔,脉虚数。治法:养阴清肺,和胃降逆。方药:清燥救肺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2)重症型:
    ①邪陷厥阴:证候:高热不退,烦闷躁扰,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绛而干,或舌质焦起刺,脉弦而数。治法:清热开窍,熄风解痉。方药:羚角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
    ②心阳虚衰:证候: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汉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舌苔白滑,脉微欲绝。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用量依据患儿年龄、体质量、体质等情况而定。每日1剂,水煎服。

    两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通过两组患儿疗效分析验证辨证分型的可行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48 h内体温正常,一般状态好转,72 h内不流涎,能进食,正常玩耍;
    (2)有效:72 h内体温正常,一般状态好转,5 d内不流涎,能进食,正常玩耍;
    (3)无效:治疗4 d仍发热、流涎、进食受限,口腔黏膜充血,溃烂明显,合并细菌感染。

    3 讨论

    手足口病在中医古籍中虽未有记载此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手足口病属于中医“风温”“湿温”“时疫”等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主要在肺、脾、心三脏。小儿脾常不足,肺脏娇嫩,易受损伤。疫毒时邪由口鼻而入,内侵肺脾,卫表被遏,肺气失宣,则见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等;邪毒循经,熏蒸口舌,则口腔疱疹,口痛,拒食,流涎;邪热熏蒸四肢,则手足疱疹;若毒热内盛,气营两燔,则四肢臀部疱疹分布稠密,全身症状重;若邪毒逆传心包,内陷厥阴,可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危象;甚或邪毒炽盛,正不胜邪,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心阳虚衰之危候。疾病恢复期,常见肺胃阴伤之证。

    本文结果表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中医分型论治能迅速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归纳为8型,为初步辨证分型方案,由于病例数少,尚需进一步大样本观察,肯定初步分型的临床意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