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的职业耗竭(burnout)早已泛滥成灾,比例接近甚至超过50%,高年资、低年资及实习医师均不能幸免。医生的职业耗竭不仅损害患者的健康,还可影响医生自己的职业生涯、身体健康及安全。
一项9月28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IF 44.002)的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中,美国梅奥诊所的Colin P West博士等检索了MEDLINE、Embase、PsycINFO、Scopus等主流数据库2016年1月15日之前的相关文章,以评估现有干预手段预防及减轻医师职业耗竭的效应。简言之,研究者所纳入的研究均提供了专门针对医师职业耗竭且具有充分效度的数据,而针对医学生及非医务人员的健康从业者的研究则被排除在外。研究主要转归指标包括总体耗竭水平、情感耗竭得分(或高度情感耗竭)及人格解体得分(或高度人格解体)。研究者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了各个转归的平均差。
研究者共找到了2617项研究,其中15项随机研究(n=716)及37项队列研究(n=2914)满足入组标准。15项随机研究中,3项涉及结构化的干预措施,分别为:
▲ 缩短主治医的轮转时长(PMID:23212497)
▲ 针对临床工作流程进行各种优化(PMID:25724571)
▲ 缩短住院医的值班时长(24/16/12小时,PMID:25667258)。
另外12项研究针对的则是聚焦于医生个体的干预措施,包括小组课程,压力管理及自我训练,沟通技能训练以及所谓的“归属感干预”(belonging intervention)。37项队列研究中,17项为结构化干预,另外20项为聚焦于个体的干预。综合来看,个体层面的干预主要包括正念治疗、压力管理及小组课程。
主要结果:
▲ 通过采用上述各种干预手段,受试医师的总体耗竭水平从54%下降至44%(p<0.0001,14项研究),情绪耗竭得分从23.82分下降至21.17分(p<0.0001,40项研究),人格解体得分从9.05分下降至8.41分(p=0.01,36项研究)。
▲ 高度情感耗竭者的比例从38%下降至24%(p<0.0001,21项研究),高度人格解体者的比例从38%下降至34%(p=0.04,16项研究)。
▲ 研究并未发现某种干预手段显著优于其他手段。
▲ 52项研究中,有47项(90%)未报告与干预手段相关的不良反应。一项研究报告称,减少主治轮转时间影响了住院医师对教职工的评价;四项研究显示,降低住院医的值班时间要求在主观上影响了住院医师的技能、教育程度及医疗质量。
本项研究为迄今为止针对医师职业耗竭干预措施最为全面详尽的研究,结果强调了组织及个人层面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必要性。未来仍需开展更多研究,以研讨最优化的干预手段及其组合,以及这些干预手段的长期转归。
文献索引:West CP, et al.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and reduce physician burnou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ysis. Lancet. 2016 Sep 28. pii: S0140-6736(16)31279-X. doi: 10.1016/S0140-6736(16)31279-X. [Epub ahead of print]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