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医学教育应“通”“专”结合

医学教育应“通”“专”结合

2016-07-08 21:07 阅读:1192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又到一年高考招生季,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巴德年班”再次成为焦点,也引发不少争议。这个班据称是“浙江最难考的一个班”,每年招生分数稳居浙大榜首,学生需一口气读满8年,然后直接拿博士学位,而且入学前4年不学医!这种培养模式在国内教育界实属罕见,和美

    又到一年高考招生季,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巴德年班”再次成为焦点,也引发不少争议。这个班据称是“浙江最难考的一个班”,每年招生分数稳居浙大榜首,学生需一口气读满8年,然后直接拿博士学位,而且入学前4年不学医!这种培养模式在国内教育界实属罕见,和美***式相似。

    在少年时期接触到某样东西并且立刻为之沉迷的人是幸运的,而将“天赋”、“爱好”与“职业”结合在一起,将是一种完美的人生选择。所以,本科应以天赋和喜好作为最重要考虑因素,而“职业”可留到研究生阶段再考虑。在你自认为还未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前,对新的事物保持好奇,不断尝试。并且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进行一些较为深入并直接的接触,尤其是对于那些本科生。

    实际上,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混同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通识教育是东西方文化演化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传承的普遍要求。其源头,在中国可溯至先秦时期的“六艺”教育,后演化为经学教育和书院教育;在西方则溯至古希腊罗马的教育和中世纪的“七艺”教育。好的通识教育,在文化选择上,必然认同和赓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早在百年前,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郭秉文就提出,判断不同国家教育制度的优劣,不依赖于预设的条件,而依赖于其制度适应各自国情的程度。因为问题不在于哪一种教育制度更好,而在于教育制度更适应其社会和政治的环境。若以公正、适当的眼光考察,中国在世界教育史上享有盛誉。要回答“何种教育制度能培养最善良之公民”,必须厘清不同国家“最善良之公民”的含义。就中国而言,保持自己的优良教育传统更为合适。因为任何一国教育制度的成功,必须适合本国的需要。他还指出,热衷学习西方,应避免过于强调西方教育的重要性而忽视我国人民生活的动机。因为民族文化的差异,对于西方人是最好的教育,未必能保证对中国人也是最好的。以西方教育之长,与我国数千年教育历史所证明适宜者相结合,才能建立良好的教育制度。郭秉文认为,经学教育“养成中国人某些优良和稳定的品质”,其合理内核值得发扬光大。

    郭秉文指出:“今日中国教育变革的精神与数世纪以来中国人的教育精神并无不同,就是说,仍保持对学习的高度尊敬。其变化不在好学的本质,而在学习的特征。过去崇尚古代经典的文学及伦理,而今则扩展到西方科学的实验与致用,因为它清楚地意识到,借此可实现新国民和爱国的理念。”

    “通识教育”这个称谓的提出,在学术越来越专门化,教育设计越来越狭窄之后才有意义。它的目的与其说是取代专业教育,不如说是平衡专业教育。好的通识教育,应是开放、包容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通贯古今中外,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

    显然,医学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学科既是学术的分类,也是教学的科目,它构成现代高等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科的划分又具有相对性和人为性,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单一的专业教育所能实现的。目前很多高中生还不能理解,选择“职业”实际上是在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方式”.所以,“巴德年班”的积极意义在于本科阶段不因“医学专业”而限定学生们的视野,给予“通识教育”的视野,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深造时明确自己的意愿,助其找到“真实的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和“梦想”.这种培养方式比传统培养方式对学生更“人性化”,是一种更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培养方式。

    一般说来,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宽广的知识基础与文化视野,“通”、“专”结合,富有***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20世纪30年代,梅贻琦校长提出清华大学的课程主张:“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样才可以使我们对于所谓人生观,得到一种平衡不偏的观念。对于世界大势文化变迁,亦有一种相当了解。”任鸿隽认为,科学在教育上的价值,“不在于物质上之智识而在其研究事物之方法;尤不在研究事物之方法,而在其所与心能之训练”;“以此心能求学,而学术乃有进步之望。以此心能处世,而社会乃立稳固之基”.

    实际上,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贯穿人一生的,大学之前的人文素质基础尤为重要。而遴选出最适合做医生的学生是可以做到的,例如改变“一卷定乾坤”这种完全凭分数录取的现状。医学的本质在于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一定是生理方面的,还可能是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

    遴选适合成为医生的学生,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模式的考察,远比其知识和技能的考察更重要,而这往往是我们所忽略的。

    当然,世事艰辛,仅有一腔热血也是行不通的,还需配之以勇气、耐心、韧性与能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