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医疗环境可以说糟糕,比如,儿童医院到处是人和小孩的哭声,挂号队伍排得很长,有时还挂不到号;票贩子漫天要价,医生每天要看几百号病人,脸色疲惫不堪还在坚持,这一切会总让人产生一种恐惧感。
当你是病人时,很少会考虑医生的感受。即便他已经疲惫不堪,也会要求他必须以“满血状态”来接待你,给你最好的态度、最好的诊断,开出最好也最合理的药。医生的难处和风险也就在这里:不能有差错。他们每天就站在“道德的神坛”上接受患者的检阅,他们不允许有大问题,否则就会断送职业生涯。
多年前,杭州的一位新闻系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杭州市郊的桐庐县,有位车祸病人出现大出血,出血点一直无法找到,病人危在旦夕。如果送杭州抢救,由于有100公里路程,救护车上不具备抢救设施,时间已不允许。于是,县医院向浙医二院的外科医生求救。这位医生刚刚做完第三台手术,已经精疲力尽,他在办公室休息。接到电话后,凭着医生对生命的尊重,他打起精神驱车以每小时一百六七十码的速度赶到桐庐。医生到达后,还是找不到病人的出血点。但他灵机一动,切开了病人大腿处的动脉,顺着大腿动脉往上找出血点,通过这一办法,出血点找到了,病人也得救了。
我们都会说这样的医生是好医生。但这位医生犯了三个大错:一是高速上超速,违反了交通法;二是切开病人好好的大腿动脉,万一导致病人死亡,那他就要承担医疗事故的全部责任;三是他属于跨地区施行手术,违反了相关医疗管理规定。让人非常尴尬的是,这位医生只有这样做,才能救回一个人的命。
医生的风险和生存状态全部表现在这个真实的故事中了。其实,医生在接到求救电话时,还面临着道德风险,如果他拒绝出诊,那他在道德上就失了分,公众不会以你今天很疲惫原谅你,如果被媒体曝光或在同行圈里曝光,那他的职业生涯就会黯淡。
以现在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来预测将来,那必定是悲观的。加上中国社会正在快速老年化,医生的诊治和护理压力不断增加,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想在短时间内达到人们想像中的状态,肯定难尽人意。于是,人们喜欢用西方甚至东南亚的医疗体制来说事,说中国应该向他们学习。这其实是一种病急乱投医,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能拘泥于现状,如果按照固有逻辑,我们很难找到一种最好的办法。
医疗问题的最终解决,最终还应依靠科技。前段时间,阿尔法狗以绝对优势打败了世界围棋冠军,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人工智能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变革,替代人类不能完成的事情。在医学界,已经出现了大名鼎鼎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通过这个机器人,医生和病人可以不在同一个地方,也可以有两位医生甚至三位医生一起为病人动手术,美国在5年前就已开展远程心脏手术。有了这种手术机器人,杭州的那位外科医生就可以避免高速飙车这样的交通违法行为。
另外,医学大数据也必将普及,并应用到机器人中。美国休斯敦安德森肿瘤中心就有一位“机器人医生”上岗了。这位“机器人医生”拥有海量的医学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把各个门类的专家提供的数据进行整合。经过测试,90%的专家医生已不是它的对手。而且,“机器人医生”永不知疲倦,不要说每天做三台手术,即便做十台手术也没问题。它“经验丰富”,各个门类的知识它都了然于心;它永远理性,不会有喜怒哀乐。这样的“机器人医生”就是完美医生。
当这位“完美医生”到来时,我们的医院也许就没有长长的队伍,没有勤奋的“黄牛”,没有无休无止的争执和吵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