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不要指望医改是“一卖了之”那么简单!

不要指望医改是“一卖了之”那么简单!

2016-03-08 21:24 阅读:921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以来,各行业都走上了欣欣向荣的发展道路,而医改七年,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依然严峻,医护人员的负荷和压力依然巨大。大家有理由相信,落后的体制机制是最大的制约。随之而来的是让**放手,实施医疗私有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医改真是一卖了

    **以来,各行业都走上了欣欣向荣的发展道路,而医改七年,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依然严峻,医护人员的负荷和压力依然巨大。大家有理由相信,落后的体制机制是最大的制约。随之而来的是让**放手,实施医疗私有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医改真是“一卖了之”那么简单吗?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实践,在医疗领域引发诸多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民众看病难、看病贵。“急救车一响,一头牛白养”;“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这些顺口溜很好地概括了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悲惨境遇。当这种情况被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带到两会上时,决策者也为之动容。而国研中心“医改不成功”的报告成功地击中了这一痛点,引发了全社会的大讨论。于是,强调公益性的新医改于2009年正式起动。

    新医改投入巨资,迅速建立了完善的医保,将绝大多数民众覆盖其中。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看不上病、不敢看病的问题得以缓解。然而,公立医院改革却步履艰难。

    我们都看到目前的医疗许多问题都是由供需失衡导致的,比如,医疗价格体系方面实施的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套制度。本来可以体现医务人员价值的诊费被**强行降至十几元,从而出现了患者不珍惜、医生没动力,甚至权力寻租的现象。

    在经济改革的市场化理念正大行其道的今天,许多人认为,**包办是导致医疗发展不足的原因,他们建议**放手,让市场来配置资源。此论颇引起了部分人的附和。他们相信,公立医院也应如国有企业那样改革,甚至应该更为激进。国有企业尚是“抓大放小”,公立医院却该“抓小放大”.从协和到县医院统统转为民营,只留下社区医院和村卫生室继续公有。改革后,医院自主定价和经营,**不得干预。如此,中国医疗资源必然会被更好利用,中国医改也就成功了。

    但是,事实证明,没有强有力的法制和社会机制做保障,“一卖了之”之后资源的公平可及也依然难以得到保障,造成的只能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富了既得利益者的腰包,而企业本身效率和质量的改革和改善依然步履维艰。

    数年前的宿迁凭借“卖医院”的改革模式,着实在中国火了一把。当年宿迁的医疗状况也是**投入不足,公立医院效率低下,医疗资源积贫积弱,医改走投无路。宿迁用甩包袱、卖资产、**退出医疗领域的方式,让医疗有了短暂的喘息和发展。而随后,宿迁也面临着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困境,而不得不重新启动三甲公立医院的建设。宿迁医改探索的曲折有着其本身区域的特殊性,也必然受到全国卫生体制格局的影响,但是,宿迁的经验让我们看到,医改不是“一卖了之”那么简单。

    新医改改变了原来的路径,却闪了很多人的腰。尽管“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方向早已定下,也经过多方试点,但是却始终收效甚微难以推进。公益性的吸引力逐渐降温,而人们的失望情绪日益增高。

    很多企业都可以入股了,为什么医院就不能呢?问题是,医改是否可以简单地比照经改,依样画葫芦?从历史的经验看,仅仅凭借一时的冲动,不计后果的改革都不免要面临着一个需要收局的烂尾。在**之初,医疗曾经做过经济改革的马前卒,冲锋在前——1979年,卫计委开始试点对医院“经济核算”,那时候普通国有企业还没动呢——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医疗和教育一样,不同于经济领域;医院和学校一样,不同于工商企业,它们同为社会公平的两大屏障。

    何况,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医疗市场全面私有化,引入竞争机制,就能逼迫各医院提高服务水平并降低医疗价格?德国几十年中进行了两轮私有化,也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美国私立医院占到八成以上,医疗价格仍然高居不下。这难道是它们私有化不够的结果?恐怕私有化最能保证的是优质医疗资源更加集中,为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大开方便之门,提升他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吧!

    医生自由执业一事也是如此。为了让医疗资源自由流动,推动分级诊疗,让医务人员下沉,但是在此之前如果市场发育不足,缺乏公平竞争,监管不足,如果没有好的法律去保障医生执业,如果医生的职称评定、晋升制度不完善,那么,将医生推向市场,结果造成的局面也是可想而知的。

    公立医院本身沉疴缠身,痼疾难愈,为人所共见,不能不深加改造。医生收入之扭曲,医院管理之低劣,医患冲突之激烈,世所罕见。然而,改革是一个持续博弈的过程。相关利益主体定会运用政策、舆论空间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简单地用“一卖了之”,将医疗推给社会,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