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鲜明的主题。其实,护士群体蕴含巨大创造力。四川省成都市一位护士从白衣天使化身为“发明家”,利用业余时间与各类伤口“搏斗”,两年时间里取得了6项发明专利,为患者伤口清创愈合带来了便捷。
“两年前在华西医院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患者。当时他的创伤面很大,面临截肢的风险,一台美国的负压治疗仪让患者的伤口得到了愈合,免去了他截肢的风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的护士陈宇说,这台仪器带来的效果对她触动很大,但是治疗费用比较贵,且只能在医院里使用,让更多患者受益,必须将仪器便携化。
负压技术是全球近十几年推广的伤口治疗技术,其原理就是将局部伤口封闭成一个密闭的真空负压空间,抑制细菌生长,当达到一定压力时,局部血液循环可达到平时的4倍,从而让伤口愈合提速。不过,正如陈宇在学习时所见,传统的负压治疗器械体积大,一般只能在住院部使用,且每次治疗的费用昂贵。
学习结束后,陈宇回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由于在伤口造口门诊工作,陈宇时常会遇到疑难的伤口,这些伤口往往溃烂严重,甚至感染到骨头。发明一种价廉、高效且便携的伤口负压愈合仪器变得越来越紧迫,这也促使了陈宇走上了发明之路。
为了达到理想效果,陈宇几乎买遍了市面上所有能产生负压的东西,逐个解剖,但效果均不理想。之后,她又将医院能产生负压的物品进行了测量。“有一个接头的问题,苦思冥想了两个月,当时还想到了使用航空材料,尝试数十次后,最终才达到理想状态。”如同教科书上描述发明家的故事一般,作为一名白衣天使,陈宇也没想到这样的经历会落在自己头上。
经过不断尝试,陈宇将目光锁定在了医院常用的空针上,她发现小小的空针能够产生500毫米汞柱以上的负压,终于解决了负压源的问题。随后,显示系统、密闭系统、报警系统……需要的配套设备,被陈宇一个又一个地解决,“袖珍负压促愈合装置”得以问世,这台装置一只手能够握住,患者能够随身携带。
今年,陈宇设计的“恒温加压伤口冲洗装置”又获两项国家专利,发明专利共计达到6项,这也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门诊换药室,成为了西南地区唯一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伤口中心。
与伤口打交道的二十年里,陈宇未曾想到自己会走上发明这条道路,推动她走向发明之路的不是灵感,而是普通医护工作者的情怀。
勤思考、爱动手,小发明、小创新充满人文关怀,最大限度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处处留心皆可创新。新思路、新方法都是一线护士从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护理工作虽说没有医生的治疗手段高精尖,但都非常“高实用”,与患者息息相关。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常会积极开动脑筋,对原有护理用具进行改革创新,以增加患者舒适度、满意度,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患者的不便和痛苦是推动护理技术革新的动力。
创新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并非都要以成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为目标。立足自身工作,需要细节突破,当创新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时,它的价值会远远高于创造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