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ournal ofViral Hepatiti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司美匹韦、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三联疗法对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来说是安全有效的,并且与不使用司美匹韦的患者相比减少了反应引导的治疗方式。
研究人员,包括詹森全球服务公司的Jane Scott博士在内,从三个随机临床试验中分析了HCV患者的数据,这些试验中的给药方式为司美匹韦12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加利巴韦林(PR;N=768)24周或48周,或者是安慰剂与PR(N=393)48周。在三项试验中,疲劳严重度量表(FSS)显示的疲劳率、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显示的抑郁率、劳动生产率和活动障碍(WPAI)问卷显示的功能受损率,都在基线水平和治疗后进行了评估。
总体而言,司美匹韦治疗组的患者中有86.5%完成了24周的治疗(N= 664)。每个队列中超过一半的患者为男性(司美匹韦治疗组为59.8%,安慰剂对照组为57.9%),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岁。
分析表明,从基线水平至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自报的预后(PRO)平均得分都有变差。然而,司美匹韦组的患者经过24周治疗后得分有所改善,安慰剂组的患者在48周治疗后得分也有所改善。
司美匹韦组的患者60的曲线下面积明显更低,任意时间点得分“临床严重恶化的周数更少”,根据研究。司美匹韦组的患者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在更短时间内,FSS得分显示的疲劳率增加(减少6.9个星期;P<0.001),WPAI生产率得分显示的受损率增加,WPAI日常活动的受损率增加(6.1周),CES-D得分的恶化率增加(6.8周)。
在PRO得分亚组分析中,符合反应引导的治疗方式标准或治疗12周后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PRO平均得分的差异被认为是与安慰剂组患者的纤维化水平相关联的。
两组发生不良事件(AEs)疲劳和贫血的比率相似。然而,司美匹韦的一个更大功效是,能够减少治疗周期,减少PR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而不增加其严重程度,根据研究显示。
“从基线水平至治疗结束后的FSS总得分有显著的组内变化(P<0.001),”研究人员写道。“发生贫血和疲劳不良事件的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
“这一分析基于三项临床试验的汇总数据和采用经证实结果一致的PRO措施,证实了司美匹韦三联疗法的价值,”研究人员总结道。“相比安慰剂/PR组来说,反应引导的治疗方式为司美匹韦/PR组的更多患者缩短了PR治疗的时间。不良事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整体上相对比较安全,但PRO终点使我们理解了司美匹韦/PR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司美匹韦在美国是以Olysio消瘦,2014年11月FDA批准其联合Sovaldi来治疗HCV。–by Melinda Stevens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