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专门指导患者如何看病的“看病攻略”在网络走红。在这个看病难看病贵的大环境下,这个看病攻略可谓是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但是,一些一线医生认为,这样的攻略有点一厢情愿。其实,“看病攻略”有多少可信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出广大患者渴望指点与交流的心情。
整段门诊的前15%-40%时间,医生态度最好;最好不要在7月份进医院手术,因为死亡率和并发症在这个月都高;手术不要排周五,不然周六没有足够的医生……这则看病攻略总结了患者在看病时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包括看病时如何着装,如何选择医生和看病时间,如何跟医生陈述病情,以及如何给医生准备小礼物等等。
其实,这则看病攻略的流行并不奇怪。在看病前,患者几乎是两眼一抹黑地进了医院。虽然挂了号,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医生,也不知道自己最终要付出多少医药费。而且在如今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下,看一次病都跟打仗似的,患者要在在拥挤的人群中各种辗转奔波。不了解加上不信任,让患者为看病而担忧,看病攻略正是他们这种焦虑心情的反应。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是患者医疗知识的欠缺。另一方面是医院在沟通服务上并未做到尽善尽美。医院有多少医生,都有什么特长,何时出诊,这些只有医院知道,因为没有一个沟通和释放信息的平台,患者不能掌握这些信息,只能靠“打听”.
由此可见,在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患者处于“自保”,就引出看病攻略。目前网络上流传的看病攻略其中多半是患者们自己总结的看病体会,有一些有道理,一些则不靠谱。因此,要想缓解患者对看病的焦虑,让医患关系变得轻松,医院需要转变服务理念,建立起科学正规的医患沟通平台。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