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评论:“招医难”将引发新的“就医难”

评论:“招医难”将引发新的“就医难”

2014-08-08 11:02 阅读:886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报载,广州市卫生局下属各事业单位6月起陆续向外界发出***需求,然而直到8月份,有些岗位仍未达到开考比例,不得不延长报名时间。此外,有227个来自市一医院、市妇儿医疗中心、市疾控中心、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公招的医生、技师等岗位,因无人报名或报名人数不

    报载,广州市卫生局下属各事业单位6月起陆续向外界发出***需求,然而直到8月份,有些岗位仍未达到开考比例,不得不延长报名时间。此外,有227个来自市一医院、市妇儿医疗中心、市疾控中心、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公招的医生、技师等岗位,因无人报名或报名人数不足,而被取消、调减。

    医院难招医生,这种现象在早年是极为罕见的。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很困难,进“北上广”等大城市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广州这次***的医学专业岗位,是事业编制,属于人们求之不得的体制内工作。两相对比,让人诧异:为何这么好的条件,却少人问津?

    连广州都难招医生,其它地方可想而知。事实也的确如此,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始出现“医生荒”,特别是急诊、儿科等专业,更是走的多、进的少。去年,杭州有家知名公立医院,有60余名护士集体不再续约,逃离医院重谋职业。

    广州这次之所以招医难,不排除学历要求高、人才需求量增大等原因,但这不是全部原因。因为,硕士和博士岗位没招满人,本科岗位和护理专业也同样没招满人;且与每年的医科毕业人数相比,招几百个岗位并不算多。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每年有60万医学毕业生,而最终仅10万人穿上白大褂。广东省内的医科大学就有好几所,但几百个医疗岗位都招不满,甚至连报名的人都不多,说明不少医科生不想当医生,宁可改行。

    事实上,社会上并不缺乏热爱医学的人才,但随着阅历的丰富,特别是通过实习等途径了解到医生执业现状后,许多医科生放弃了理想。被广泛讨论的“医不过二代”现象也说明,越了解医护人员的苦与险,就越想告别这一职业。连续几年来都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医生都不愿让子女从医。

    此前,医生***难多在边远地区和基层发生,我们可以用条件差、发展平台差来解释,如今这一现象开始向大城市延伸,传递了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这急需引起**和社会的重视和思考:假如,伤医事件、医生地位降低等现象不扭转,将来有可能出现新的“就医难”.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