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4日,《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RE-LY房颤注册研究结果,来自46个国家急诊室的心房颤动患者在危险因素和治疗方面的差异十分显著【Circulation 2014 Jan 24;[Epub ahead of print]】。
论文的主要作者、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Jonas Oldgren博士说,RE-LY AF研究显示,通过对全球随机临床试验和基于北美和西欧社区的研究的比较发现,房颤具有完全不同的年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模式。这项研究还强调了一些治疗方面可以改善的地方。例如,即使在北美口服抗凝药物以预防卒中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治疗窗内时间(Time in Therapeutic Range,TTR)更是“惨不忍睹”。
该注册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是房颤的最常见危险因素。因此,为了预防房颤,需要更好、更有效的高血压诊断、治疗和控制策略。特别是在东欧和非洲,这些地区血压控制不佳。
此外,在非洲、中国、中东地区和印度,风湿性心脏病是房颤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印度,近1/3的房颤患者患有风心病。因此,低成本的风心病进展和复发防止策略对于房颤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低收入和高收入国家房颤患者的比较
Oldgren解释,当前我们对于房颤与年龄增长和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认识主要基于北美和西欧的数据。而这项注册研究特别从每一个有人居住的大陆招募患者,包括低、中、高收入国家。对9个主要地理区域的房颤患者特点进行比较。
RE-LY AF注册研究纳入了2008年9月到2011年4月期间,来自全球164个中心急诊部的15400例房颤或房扑患者(可能由于肺炎或髋关节骨折等其他原因进入急诊)。汉密尔顿人口健康研究所Jeff S Healey博士评论说,这些都是你会在急诊室的“真实世界”你会看到的未经选择的患者。
患者平均年龄为65.9岁(SD:14.8),北美最高(70.1),非洲最低(57.2),p<0.001。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1.6%(印度)至80.7%(东欧),p<0.001。北美有风心病的患者占2.2%,而非洲和印度分别为21.5%和31.5%,p<0.001。
大约2/3(64.6%)的患者有一次房颤史。然而,这些患者中不到1/3(30.2%)接受了口服抗凝药治疗,中国为13.5%,北美为43.5%。在CHADS2≥2的房颤患者中,使用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患者比例中国为11.2%,北美为65.7%,p<0.001。华法林是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在欧洲,其他维生素K拮抗剂如醋硝香豆醇和苯丙香豆素常用。
平均TTR西欧为62.4%,北美为50.9%,而在印度、中国、东南亚和非洲只有32%-40%,p<0.001。
Healey说,该研究告诉我们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房颤数据差异显著,非常惊人;而关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数据仍然较缺乏。我认为重要的是知道问题在哪里,因此,每一个地区和国家都可以开发出一套成本效益高的房颤防止策略。
全球性问题:预防和治疗都很重要
该研究显示,房颤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而不只是西方世界的疾病,不同地区的并发症各不相同,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Gregory YH Lip博士评论道。房颤正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Chest 2012 Dec;142(6):1489-98.】,也是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的研究主题之一【Circulation 2013 Dec 17;[Epub ahead of print]】。
该研究强调了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策略的重要性,有些地区抗凝药使用非常不够,令人震惊。预防卒中需要对华法林治疗进行有效管理,但是许多国家缺乏结构化的抗凝治疗服务体系。
研究人员将提交对RE-LY AF随访研究的死亡率和临床结局数据。
附图
图1 各地区/国家风心病患者比例明显不同(p<0.005)[虚线所示为全球平均值11.6%]
图2 服用口服抗凝药的患者比例
[虚线表示全球平均值:Non-rheumatic和CHADS2≥2为34.4%,Rheumatic为46.4%]
图3 各地区/国家INR控制情况明显不同
编译自:Marlene Busko. Striking Global Differences in AF in ER: RE-LY Registry . Heartwire. January 29, 2014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事宜的科学声明,...[详细]
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