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肝病科专家课件 > 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高志

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高志

2013-11-08 10:55 阅读:2352 来源:爱爱医 作者:7****i 责任编辑:78322li
[导读] 【专家课件】 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高志 内容预览: (点击下图可对专家课件进行全文预览) 【专家课件】 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高志 内容简介: 病毒性肝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高志良 病毒性肝

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高志 内容预览: 

(点击下图可对专家课件进行全文预览)

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高志 内容简介:

病毒性肝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高志良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肝炎的种类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丙、丁型肝炎常表现为慢性经过,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病原学
戊型肝炎病毒(HEV)
过去称为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1989年东京国际肝炎会议正式命名为HEV。
本病毒曾归类于萼状病毒(Calicivirus)科。

最近有人建议把它归入风疹病毒组α病毒亚组或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的新成员。
最新的国际病毒分类系统将HEV的分类地位确定为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idae)中的戊型肝炎病毒属(hepatitisE-likeviruses)。
HEV病毒颗粒呈球状,无包膜,表面不规则,直径27~34nm,在胞浆中装配,呈晶格状排列,可形成包涵体。

HEV基因组
单股正链RNA:
全长7.5kb
结构区
非结构区
有3个部分重叠的ORF
ORF-1→编码非结构蛋白
ORF-2→编码核壳蛋白
ORF-3→编码部分核壳蛋白

图HEV三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
流行病学
戊型肝炎
传染源
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动物(家猪、羊和野鼠等)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源,并可能作为HEV的贮存宿主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经胃肠道以外的传播途径
以输血或注射的方式传播的可能性较少
尚未有经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之间垂直传播的病例报告

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高志 ***下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