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高志 内容预览:
(点击下图可对专家课件进行全文预览)
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高志 内容简介:
病毒性肝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高志良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肝炎的种类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丙、丁型肝炎常表现为慢性经过,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病原学
戊型肝炎病毒(HEV)
过去称为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1989年东京国际肝炎会议正式命名为HEV。
本病毒曾归类于萼状病毒(Calicivirus)科。
最近有人建议把它归入风疹病毒组α病毒亚组或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的新成员。
最新的国际病毒分类系统将HEV的分类地位确定为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idae)中的戊型肝炎病毒属(hepatitisE-likeviruses)。
HEV病毒颗粒呈球状,无包膜,表面不规则,直径27~34nm,在胞浆中装配,呈晶格状排列,可形成包涵体。
HEV基因组
单股正链RNA:
全长7.5kb
结构区
非结构区
有3个部分重叠的ORF
ORF-1→编码非结构蛋白
ORF-2→编码核壳蛋白
ORF-3→编码部分核壳蛋白
图HEV三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
流行病学
戊型肝炎
传染源
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动物(家猪、羊和野鼠等)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源,并可能作为HEV的贮存宿主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经胃肠道以外的传播途径
以输血或注射的方式传播的可能性较少
尚未有经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之间垂直传播的病例报告
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高志 ***下载
肝中静脉与腔静脉连线(或胆囊窝中点与腔静脉连线)为左右半肝分界,在该层面为...[详细]
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可以发生在原来没有肝脏疾病的人群或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