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不应只从医院角度评价多点执业

不应只从医院角度评价多点执业

2011-04-07 09:52 阅读:1146 来源:健康报 作者:i*m 责任编辑:iam
[导读] 医生多点执业,从提出到局部推开,一直都在小心翼翼进行中。3月1日,北京市开始实施多点执业,一时间引来了不少的评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这对三甲医院是个不小的挑战;有人说,二甲医院喜忧参半;有人说,民营医院大喜过望;有人说,卫生局不冷

    医生多点执业,从提出到局部推开,一直都在小心翼翼进行中。3月1日,北京市开始实施多点执业,一时间引来了不少的评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这对三甲医院是个“不小的挑战”;有人说,二甲医院“喜忧参半”;有人说,民营医院“大喜过望”;有人说,卫生局“不冷不热”……他们大多从自身的角度、医院的视角来评判,鲜有从病人的角度去考虑。

    笔者认为,“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考虑问题应该有更多的民生视角,应该更多地从病人角度考虑,舍此,就有可能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众所周知,随着新农合、医保的不断扩容,覆盖面越来越大,大医院已经人满为患,为了让专家看上一眼,不少病人只能长时间排队等候,还有不少住院的病人或者在家里等候通知,或者只能住在走廊、过道上……这就造成了“看病难”的问题。

    多点执业正是顺应潮流,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一件实事,是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一剂“良方”。开展多点执业后,医生能合法实现自身的价值,缓解大医院压力,更重要的是,知名专家流动起来后,病人在基层、在家门口就可能挂上二甲以上医院知名专家的号,就可以享受资深专家的主刀……这可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对提高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服务水平都有现实指导意义,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有人担心:“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多点执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我们大可不必怕孩子学走路跌倒而不让孩子走。作为理性的**,作为不断成熟的市场,完全可以解决多点执业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因噎废食!笔者想。这也正是***58号文件里说的“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央提出的**落到实处,让病人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