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发现患者异常
(一) 立即停药,保留静脉通道,使病员平卧,进行就地抢救,并立即报告医生。
(二) 观察生命体征,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可根据情况遵医嘱给药。
(三) 遵医嘱给予在塞米松10毫克肌注、静注。
(四) 如属药物过敏,立即该皮下注射或深部肌注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再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至脱离危险期。
(五)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或山梗菜碱等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做气管切开。
(六) 根据医嘱立即给氢化可的松200毫克或**,并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阿拉明等。
(七) 如属输液反应,应按照输液反应的防止来护理,如发热反应,应减慢速度,通知医生。
(八) 循环负荷过重应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有症状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加压给氧,使氧经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九) 如发现静脉炎,使患者肢端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热湿敷。
(十) 如发现空气栓塞,应置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给予氧气吸入。
(十一)密切观察病员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它临床变化并做好记录。
二、过敏性休克的前驱症状
全身症状 口腔内感觉异常、不安、无力、虚脱感,头痛、恶寒、冷汗、突然失语
循环系统症状 脉快、心悸
神经系统症状 肢瑞及口唇发麻、痉挛、眩晕、耳鸣
呼吸系统症状 喉部发紧、喷嚏、反射性咳嗽发作、胸部压迫感、哮喘
输液反应:(一)发热反应、症状: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初起即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0C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防止: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二)(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量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出现湿啰音。
防止:(1)输液过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如发现症状须立即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3)加压给氧,使氧气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4)按医嘱给镇静剂和扩血管药及毛地黄等强化剂;
(5)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三)静脉炎症状: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防止:(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性的药物,要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
(2)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四)空气栓塞症状:病员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防止:(1)置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2)氧气吸入;
(3)加压输液时严密观察,护士不得离开病员。
消化系统症状 吞咽困难、味觉异常、腹痛、肠鸣、便意、恶心、呕吐
皮肤粘膜症状 潮红、皮疹、眼结膜充血、水肿
三、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
过敏性休克 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静注、继以1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 抗组织胺
药:如非那根25~50毫克肌注 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吸氧 氢化可的松200~400毫
克加入1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静滴 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
过敏性休克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1、有过敏接触史;2表现胸闷、喉头堵塞感、继而呼吸困难、紫绀、濒死感,严重者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3、常有剧烈的肠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4、意识障碍,四肢麻木、抽搐、失语、大小便失禁、脉细弱、血压下降
抢救:1、立即应用肾上腺素;2、静脉快速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3、扩容;4、吸氧或高压给氧;5、给予钙剂
及抗组织胺药物;6、及时处理喉头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
措施:1、0.1%肾上腺素0.5~1.0毫升肌注或静注;2、去甲肾上腺素1~4毫克溶于500毫升溶液中静滴;3、地塞
米松10~20毫克加5%葡萄糖100毫升(静滴);4、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静脉缓注;5、氨茶碱0.25
克加50%糖40毫升静脉缓注;6、平衡晶水:500~1000毫升静滴。
四、肺水肿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1、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口唇发绀,大汗淋漓;
2、阵发性咳嗽,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3、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与鼾鸣声或大量痰鸣音;
抢救:1、吸氧或高压给氧;2、选用血管扩张剂;3、选用强心、利尿剂;4、给激素药物;5、四肢结扎、半坐位。
急救;1、**10毫克,皮下注射;2、西地兰0.4~0.6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3、速尿40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4、硝酸甘油0.5毫克或硝酸异山梨醇10毫克舌下含服;5、硝普钠5~10毫克与5%糖100毫升(静缓滴)直至症状体征消失(注意血压)6、酚妥拉明1.5~3.0毫克,50%糖40毫升(10分钟静注完)
四、输液反应谨慎处理
输液反应有危险,谨慎处理莫慌乱
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但它可诱导病人基础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
一,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㈠是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㈡是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或来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㈢是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㈣是输液速度过快: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㈤是液体论配伍过杂:如果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药品之间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而致输液反应。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6种之多,实属不当,这都有利于输液反应的发生。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