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湘雅二院处罚多名医生!细节披露 ...

湘雅二院处罚多名医生!细节披露 ...

2022-09-07 16:19 阅读:3924 来源:爱爱医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余震不断,是自查自纠还是断臂求生?
余震不断,是自查自纠还是断臂求生?

湘雅二院动真格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这些年都不太平静,前段时间刘翔峰事件后情况更甚。

自刘翔峰事件被曝料,登上热搜至今已经过去了20天,热度一直没有消散,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虚实难辨的爆料,刺激着大众的神经,医患之间的关系又被新一轮撕裂。

为此,刘翔峰事件不管是对于医生来说,还是从患者角度出发,都应该越快查明真相越好,若是一拖再拖,带来怎样的后果将难以想象。

身在漩涡中心的湘雅二院,针对这次事件也拿出了自己态度。

8月25日,湘雅二院召开了“改进医疗作风.规范医疗行为”的专项行动启动会。

9月2日,医院内部下发文件,决定对该院心血管内科医生谭某某、产科医生朱某某等15名工作人员给予诸如取消该院医疗资质等处分。

这次文件与之前刘翔峰事件中通报,惜字如金、笼统不明的风格大不一样。这次通报,15名医因何被处置,有了具体说明。

通报中称:1.心血管内科医生谭某某在医院门诊过程中,引导患者院外购药,违规转诊患者、开大处方。给予谭某某警告处分、取消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资质。

2.产科医生朱某某多点执业,在医院门诊过程中介绍患者外院就诊和检查。决定取消朱某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资质。

3.对两人所在科室主管医疗的科副主任,均予以提醒谈话,责令检查。


图源:上游新闻

此外,通报中还提到感染科、血液内科、外科楼药房等多名医疗工作人员存在违规行为,并给予提醒谈话、责令检查等处分。

这份内部处理决定,一经媒体曝出,即引发大家强烈关注:不少人觉得这是湘雅二院在自我净化。也有人觉得对着返聘专家“下手”,这不是典型的自罚三杯吗?还有人觉得湘雅二院此番决心,似乎更像是断臂求生。

专家:提高医护人员薪酬待遇,实现「高薪养廉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邓勇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达了他对医疗反腐的一些思考,如下:

医生群体中,违法违规行为不是个例,重拳出击才能建设清廉的医疗行业。我国医疗腐败问题由来已久,不少医院或多或少存在不合规的做法,常见的有过度检查和医疗、骗取医保、兜售保健食品等,其根本原因在于监管不力、医生薪酬待遇依赖诊疗行为,以及医德缺失。

自2015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成立了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全国多次开展相关专项治理行动。

今年以来,针对性整治医疗腐败不断加码,多地推出清廉医院建设举措,但总是差那么一点,存在一阵松一阵的现象,医疗反腐不够彻底。尽管已经加强治理纠正,但监督监察力度还是有限,有时无法触及相关利益集团的软肋。

个别医生以身试险,背后是利益的驱动。

我国财政对医疗的投入还不足,医生薪酬待遇得不到保障,就容易在厂家利益的绑架下做出扭曲的医疗行为。

刘翔峰之流既可恨又可怜。

一方面,他们违背医德和职业规范的行为,击穿底线伦理、严重损害了患者利益;

另一方面,医生收入相对于付出并不高,他们需要养家糊口,也有晋升压力,就可能在生活重压下把持不住犯错。

但法不容情。对于背弃人性、谋财害命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加强清廉医院建设,第一是要落实监管,联合网络安全、医保、药监、公安等部门,实现医疗行为数据互通,让“猫腻”实时暴露在阳光下。对待非法违规行为必须亮剑,加大惩罚力度。

同时,国家要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护人员薪酬待遇,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让其有价值感、自豪感,实现高薪养廉。

加强医德医风和法律教育,医生应当有基本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不该被利益冲昏头脑,不要被裹挟着成为捞钱的工具。

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

近些年,媒体中也不时可见医疗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的报道。但是像湘雅二医院这样,因刘翔峰事件引发的自查自纠后,处罚了一批违规医护人员的情况,并不多见。

这充分体现了黎志宏院长在启动会上所承诺的铲除不正之风滋生土壤,确保‘姓党为民’的湘雅二医院不变色、不变味、不变质之决心。

虽然湘雅二医院一次性查处了15名违规医护人员,但他们和刘翔峰并不能代表湘雅,更不能代表广大在临床一线兢兢业业的医务人员。

中国医生不曾有负于患者,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那些承受着巨大工作压力的一线临床医生们——在2022年医师节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先后有山东、湖南的三名医生不幸去世。

2022年8月21日晚,湖南省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杨宏发,在实验室忙碌到半夜,回到宿舍后再也没醒过来,第二天早晨被室友发现,年仅37岁。


让他的同学感到唏嘘:一名心内科医生,却死于心源性猝死。


来 源 | 上游新闻、环球时报、健康界

文系爱爱医综合整理发送,转载请备注来源

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