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北京:推诿病人医院降级医生追责

北京:推诿病人医院降级医生追责

2012-12-07 11:09 阅读:759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网* 责任编辑:网络
[导读] 推诿或者拒绝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责任。对医务人员,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北京市卫生局拟于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急诊新政”将对推诿急诊患者的医院向社会公开通报批评,对不能胜任和承担急诊抢救工作的医院,卫生行政部门要重新审核该医疗机构的能力和级别,对达不到要求的医疗机构“降级、降等”。这意味着,今后,医院急诊科以“没床没设备”拒接病人,医院拟被降级。

  急诊须落实“首诊负责制”

  11月中旬,被称为“急诊科女超人”的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在其实名认证的微薄上吐嘈:一位昏迷老人在急救车上辗转五家医院急诊科,未能被接治。此事引发讨论和反思。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这件事首先暴露出的是医疗道德问题。在任何情况下,急诊不能拒接病人。”

  据悉,院前急救系统(指120和999)转送患者应遵循“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并参考患者或家属的意见。

  根据属地管理的权责,市卫生局将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为确保患者进入医院后“有人管”,《通知》强调,急诊也须落实首诊负责制。

  市卫生局医政处相关负责人说,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患者做出初步诊断。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

  此外,对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的医护人员,市卫生局将对其不良行为纳入医德医风考评档案,并与医师执业资质注册和技术职称评定挂钩。

  急诊科有望实行内部分级诊疗

  不少患者挂急诊号看常见病,或者慢性病急性发作的病人,度过危险期后,仍不愿转向基层医院,滞留急诊抢救室,是让很多大医院急诊科医生头痛的问题。

  《通知》规定,各医疗机构要支持和加强急诊科建设,在急诊高峰期时调配足够力量,保障急诊运行。要优化就医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按照复苏、抢救、重症和轻症分级诊疗,解决急、危、重症患者的优先救护问题。

  方来英说,救治病人分“轻重缓急”,一直是急诊科的工作原则。至于是否会存在一些医生担心的社会环境不允许,患者不理解等问题,方来英认为,需要执行一段时间看效果,但他认为绝大部分患者会理解,会尊重急症病人的优先抢救。

  释疑

  1 急诊科推诿病人是否常态?

  【一线声音】

  推诿病人是个案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强说,急诊科推诿病人、急诊找床位靠运气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他强调,只是少数。

  他说,作为急诊科医生,只要诊疗条件允许,医生不会往外推,这是职业要求。对于危重症患者,我们可以跪在地板上去强求。

  【官方回应】

  是个案但不能“容忍”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120和999两个院前急救网络,最近一段时间,转运病人的一次性接诊率是98.4%。

  从数据可以看出,急救车拉着病人跑几家医院的情况,应该是极个案。

  但是他说,抢救生命,是医生的职业准则,没有人有权利漠视这1.6%的生命。

  方来英说:“医生非常辛苦,特别是急诊科医生,他们承担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普通人难以体会。但是,我们换公众的立场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个病人,谁愿意当这1.6%?出台这样严厉的文件,就是要监督属地所有二级以上医院,职责所在,重整转诊流程也好,加强急诊科配置也好,不能拒接病人。”

  2 是否导致更多患者涌向三甲医院?

  【一线声音】

  非急诊者或占急诊资源

  根据即将出台的《通知》,开放急诊治疗的医疗机构必须接收院前急救转送的患者,依据病情轻重组织救治。是否会导致更多的非急诊患者涌向急诊科?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统计,全市66家三级医院中,半数存在老年复杂慢性病患者、终末期慢病患者长期滞留,急救床位紧缺的问题,其中朝阳医院、宣武医院、协和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情况更严重。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强担心,文件一旦下发,会在短期内引发更多非急症患者,挂急诊号治病,占用属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资源。

  他说,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病人最多的时候,医护人员抢救只能侧身挤过去,“(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接危重症,如何能确保有效的救治?”

  【官方回应】

  按意愿送急救拟签同意书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一些急诊患者或家属要求救护车送病人去大医院,我们调查发现,这些患者大多数是非急危重症病人。

  我们在考虑出台院前急救“知情同意”制度。急救医生在接到病人实施转运前,或在急救车上,要对病人的病情做一个初步诊察判断,按照“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做出一个决定和建议。

  如果患者或家属一定要“就意愿”去大医院,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对自己的坚持判断负责。这是为了让急救患者的流向,更加科学合理。

  方来英说,我们相信,更多的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还是很强的。我们也希望,更多急救医生和急诊科医生,拥有准确的分级检诊能力。

  北京急诊“新政”

  ●开放急诊治疗的医疗机构必须接收院前急救转送的患者,依据病情轻重组织救治。

  ●落实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

  处罚

  医疗机构

  ●拒绝和推诿患者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将向社会公开通报批评。

  ●拒绝和推诿患者的医疗机构,不得参与医院评优和医院等级评审。

  ●不能胜任和承担急诊抢救工作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要重审其能力和级别,对不达标医疗机构须降级降等。

  ●推诿或者拒绝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医务人员

  ●拒绝和推诿患者,医护人员不良行为将纳入医德医风考评档案,并与卫执业资质注册和技术职称评定等挂钩。

  ●推诿或者拒绝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医务人员,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对话

  方来英:称没床拒接患者 急诊科可考虑关门

  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的一条微博,再次让急诊科存在的问题摆在公众面前,面对有些大医院急诊科“人满为患”、急救信息不联网等现象,昨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病人就是在平板车上也要先接诊”

  急诊科没有床位概念,卫生局也从未批准过急诊床位。

  急诊是24小时开放,紧急情况下,病人就是在平板车上,也要先接诊,再根据诊断情况分流。所以,急诊后病人能否分流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急诊科医生没权力拒接病人。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